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五章 天人形骸(3/4)


相比于让单个生命体存活,基因变得越来越倾向于让种群得到延续。

正因为如此,雄性螳螂、蜘蛛宁愿冒着被雌性吃掉的危险,也要选择交配。

类似鳟鱼这种有回游习性的鱼类,明知交配完成之后马上就会死去,也要跋山涉水回到繁殖地,这些都是繁殖优先级高于个体生存的表现。

简而言之,基因在定义个体的行为,让他们去为了种群的繁衍进行自我牺牲。

雌螳螂吃掉雄性确保营养,才能够保证下一代的繁衍。

鳟鱼繁衍之后大面积死去,则是在食物有限的情况下,为后代腾出生存空间。

而这一切就是非常典型的垃圾桶理论,因为老了对种群没有价值了。

所以基因就将这样的老旧个体像垃圾一样丢弃,来利好整个生物族群。

这对于生存繁衍而言属于最优解,但对于个体而言实在是太残酷了。

尤其是对于人类而言,繁衍与生存之间的矛盾正变得越来越剧烈。

因为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已经没有外部危机,个体越来越注重自身的延续,而不是繁衍后代然后将自己给抛弃掉。

然而,经过亿万年的衍化,基因已经发展成利好族群,而牺牲个体的模式了。

在这种利他基因的主持下,个体极限已经被锁死了。

只要到达设定的极限值,基因就会指挥身体消极怠工,让个体衰老死去给后来者腾地方。

而亿万年的衍化早已根深蒂固,想要扭转基因的这种重种群繁衍,而轻个体生死的做法,难度可以说是相当大的。

基因作为信息存储量最大的载体,亿万年漫长岁月所存储的信息,想要筛选它们实在是太困难了。

像黄巾力士基因改造术,这种不过是修改一小部分基因片段而已,两者难度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正因为无法改变基因利种群的特点,所以人类修士才有很多都舍弃了肉身改用义体。

将身体与基因进行切割,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基因这个内鬼捣乱。

毕竟,基因再不要脸,也不能指挥义体怠工和早衰。

即便基因很无情,想要像垃圾一样把老旧个体抛弃。

但是,人类却无法舍弃掉自己的基因。

人类如果没有了基因这一身份证明,那么被困在义体之内,距离异化成妖也就不远了。

而除了变为妖物,基因对于修士而言更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修士修炼离不开信息,而基因作为世间最大的信息存储载体,是修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当代人类而言,基因就是这样一种既让人厌恶,又没有办法离开的东西。

而对于上古人类而言,他们早就通过逆天的科技水平,摆脱了基因的桎梏。

他们修正的基因当中,对于个体生存不利的限制,真正缔造出了契合于个体发展的完美基因。

而这种让人梦寐以求的完美基因,当代的人类已经彻底遗失了。

自上古那场大灾变之后,整个世界都充斥着各种猛烈的自然灾害。

放射物、高能射线、有毒气体等等因素,不断地破坏着人类得自上古的完美基因。

而在灾变发生的最初一段时间里,人类失去了所有科技,繁衍又成了头等大事。

在糟糕的环境一代又一代人类诞生,原本被优化的基因又在衍化的惯性之下回归了它本来的面目。

时至今日,上古人类的完美基因已经彻底消失了。

而为了重新获得完美基因,门派势力一直都在进行着尝试。

像是有些门派势力保留了圈养凡人的传统,他们对外声称是为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