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章 道同理存异(2/3)

强弱对比并不用太过担心,就像元夏方面的实力本来就高过天夏,但却也没有直接压过来。

身为首执,他知悉双方争的是道,彼此主要由底下之人来分胜负,上层是不会动手的。

其实他认为这样是最好的。因为上层一旦较量起来,所有的一切都是交由上层来力量决定了,也就没有他们存在的余地了。

所以此番与元夏之争,他们必须要赢,唯有赢下来,使得天夏道念为之上下贯通,天夏之道成为主道,他们才能存身下来,天夏众生才能得以延续。

清玄道宫之内,张御坐于主位,正观察着元空的变化。

他方才成就,此刻气意沉浸在元空之中,时时问对天道,自感获益许多。

不过只是这样对抗,仅能维持自己,而并不能压过天道,只会永远维持均势,想要再往上走不可能了。

他想到了天夏、元夏之争,这无疑就是为了上道的争端,只是具体如何,需要稍候见过那五位执摄才是知晓了。

这个时候,元空之中又有涟漪波荡,一股熟悉气意传来,他精神一振,知悉要等的人来了,当下开了道宫大门,亲自自宫中迎了出来,对着出现在那里的道人执有一礼,道:“庄执摄有礼。”

庄执摄看了看他,点首还有一礼,道:“张执摄有礼了。”

张御作势一请,道:“还请庄执摄入内说话。”庄执摄一到此间,他立时明白,其人之道名为“元衡”,不过他仍是持以原先之称呼。

将人请入了殿中,分主客落座,寒暄几句,又说了些天夏之事,张御便道:“我本以为庄执摄乃会先至此间。”

庄执摄道:“我虽领执摄之位,但平日独自修持,不居金庭之上,唯有天夏遇事,廷执欲见我等,才会一齐显身。”

张御道:“想必这里自有缘故。”

庄执摄颔首道:“五位执摄乃是先天之灵成就,他们乃是‘先圣上神’,而庄某乃是人身成就,道法之上虽有共通,可仍有相异之处,再则,庄某遵循的乃是天夏之道,而并非是五位执摄之道。”

“先圣”、“上神”就是底下修士对上境大能的正称,因为他们不仅是先天之灵,也是第一批成道之人,更是传道之先人。

如今诸世之中的修道之法最初皆是由他们所传播,并在其后自行演化而出的。

因为过去几乎没有人身修士能成就上层大能,所以到这个境界也没有固定的称呼,但真法与玄法是不同的,因为本就有路,先圣上神自己的存在就代表了此境,只是攀登之法也是困难,所以有无境界定名倒是不那么重要了。

但若是再有人身修士进入此境,这个情况也是会有所改变的。

张御道:“方才太素执摄与我有言。上层境有上层境的道理,下层是下层的道理,两者之间是有所区别的。可既得有同,外异侵压之下,当合道并行。”

庄执摄道:“话虽如此,可终究有异。元空之中所载‘上神’不少,如今已然就分为元夏、天夏二势。其中元夏之所为,是将道法由上至下推动,归并万世;而我天夏与之相反,乃是将道法移于下,令之增进变数。

可归根到底,无论天夏、元夏,皆仍是有那五位所推动的,而两者只是秉持道法上的不同,根本上并无区别,张执摄可是明白我之意思么?”

张御微微点首,道:“御自是明白的。”

这也是很好理解的,五位执摄之所以五位执摄,那是因为他们所选之道恰好与天夏之道契合。

其实彼此交换了过来,也没什么不同。对五位执摄来说,这区别的只是问道之途径,在没有分出胜负之前,元夏、天夏之道没有高低好坏之分。

这里有一点其实十分关键,两家无论何道,都以他们为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