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8章(3/5)

就连府里,还是姑娘嫡亲的外祖家,不也……”

听她又抱怨荣国府,王熙凤真是觉得此人忠心是有,可是不大合适一直跟在黛玉身边。就如贾兰如果不是一直跟在李纨身边,说不定心胸能开阔一些一样。黛玉原著里心思敏感,未尝不是因为此人日日念叨之功。

“嬷嬷只说事儿吧。就是回了李府,有些话也还是放在心里知道的好。只为了快意一下嘴,于事无补,说不定会给你们姑娘招祸呢。”王熙凤不得不提点她,自己便宜闺女的将来,可还是指望着黛玉呢,不能让这老货坏了事。

王嬷嬷老脸就是一红,她也想管住自己的嘴,可是老是觉得堵在心口不吐不快。那王夫人为何别人不理,独独将她想法子迁出荣国府,她也知道原因。想着改,却遇事儿就总是忘记初衷。

忙笑着向王熙凤道:“多谢二奶奶教导。奴婢也知道自己这桩毛病。”说着把手向着自己腮上来了一下。平儿有心想劝,看到自己主子并不为所动,也就把嘴又闭上了。

王嬷嬷又赔笑道:“也是因着我们姑娘的事儿,奴婢有些拿不定主意。家里余下的人,忠心是有的,只是与奴婢的见识都差不多,并不能给姑娘出什么主意。”

王熙凤这才点头:“嗯,你且说说。”

王嬷嬷不敢再扯别的,忙把自己所思说出来:“李太太对我们姑娘自是好的。只是看那样方,却总有些隔着一层似的。让我们姑娘摸不清该从哪里亲近。又怕自己做得多了,让人以为姑娘巴结人,失了林家的风骨。”

人家对你们姑娘,可不是光当一般的故友之女看待,人家是想着相儿媳妇呢。可是谁让贤德妃下了那么一道奇葩的旨意,让已经十多岁的兄弟和着表姐妹、姨表姐妹一起住进一个园子里。就算是各有各的小院子,可是让正统读书人家听来,也没法往好处想去。别说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淫者见淫,这个时代的规矩礼教就是这样。

只是这话不好对着王嬷嬷明说,怕这个藏不住事儿、又总拿着“我是为姑娘好” 的心思、自行其事的王嬷嬷坏了黛玉的好事。不错,王熙凤觉得李太太对黛玉没有一上来就巴心巴肝不是什么坏事:褒贬才是买主。

若是对黛玉没有期待,或是说从一开始就没有把黛玉当成是自家儿媳妇的人选,那人家大可以摆出仁慈之态,左右不过是个女孩,又自有妆奁,略对她好些就能落个好名声。只有对黛玉有所要求,才会对她行事会衡量、会考察。有了要求自然就会把黛玉的行事,与自己的要求进行对比,这中间可不就出现王嬷嬷所感觉到的那样,隔了一层?

王熙凤理清了思路,对着王嬷嬷道:“你们姑娘毕竟刚去了李家,不过一两日的光景。姑娘要适应人家,人家也要摸清楚姑娘的脾气秉性不是。回去只管对你们姑娘说,自己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也不用不懂装懂。只本着自己的心,真心地感激就足够了。”

黛玉的脾气,也是人对她好一分,她总是想着还上五分十分的。让她心里怀着对李家的感激,她能做出来的都发自于心,比那装上一时要好得多。

又怕王嬷嬷从中乱出主意,也点她道:“你们姑娘待人真诚不屑做伪,你是知道的。这些小姑子里头我独与你们姑娘交好,也是为了她这一份真字。所以你们姑娘只要本着自己原来的行事之风即可,别做画蛇添足之事。还有就是无论人家李太太给你们姑娘什么,哪怕是给你们姑娘送服侍的人,那也都是为了你们姑娘好。你可别自己心里先不自在。”

王嬷嬷见凤姐儿说得郑重,自己也小心地应了,才又说起了别事:“看着奶奶脸色比在府里好了许多,回去与我们姑娘说起,姑娘也该放心了。只是这庄子离城里还是远了些,就是采买个什么也不方便。奶奶即是好了,什么时候回府里?”

王熙凤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