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82章(2/5)

豪气,不就是骂名吗?一个臣子敢背,他这个做帝王的,又有什么不敢?!再说此举是为了拒外族于国门之外,有谁能骂,有谁敢骂?!

大臣们已经陆续从地里回来,却发现贾代善与当今之间的气氛十分微妙。两人看上去都十分激动,可是圣人的激动中带了些孤注一掷,而贾代善的激动中,则有着些豪情。

也没用他们猜测多久,当今已经将工部尚书叫到了跟前,说出了让他们工部全力生产枪弹之事。工部尚书心中发苦,说出了自己的难处:“圣上要给军队装备枪弹,扬我上国之威自是好事。只可惜这枪现在还难避免炸膛之事。若是装备军队的话,如临战时发生自伤,怕引起军心混乱。”

他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东西都是工部生产的,如果发生了那种情况,人家边军不敢骂当今,却能骂工部。他也不过是正二品的官职,又不是什么世家出身,若是到时当今顶不住那些骄兵悍将的攻讦,把他推出来顶了雷,他总得能分辨两句不是。

贾代善看向工部尚书道:“李尚书不必多虑。我那个替身张道士在炼丹时发现了一种方法,可以将铁炼得比常用的更坚固。”

也就是张道士现在不在眼前,要不工部尚书都想问问,你一个道士,是不是除了丹药炼不出来,别的东西都能炼出来?可是圣人当前,容不得他放肆,只好对着贾代善道:“荣国公虽然如此说,可是总要见了成品才能知晓。”

代善也觉得谨慎些没有什么坏处,只让贾赦回自己住的院子里,把高炉炼钢的方子取来交给工部尚书。他也知道如此一来有些扎眼,可是就算他本身只是一个网站,可是已经下定决心强国了,总不能还看着别人在自己家门口耀武扬威。

事实证明,好不容易下定决心的当今,行动起来还是很给力的。他在收到了宁荣两府交回的国库欠银之后,猛然想起,欠下国库银子的可不光是这两家。现在国库里的现银,连帐上的一半都没有,都是让自己的好臣子们给借去了。

自己最忠心的臣子已经破产报国,自己儿子把从小留到大的私房钱都献出来了,这些天天一边叫穷,一边穷奢极欲的人留着过年不成?还银子!

户部尚书得了必须限期把国库欠银收回的旨意,不光是胡子,就是眉毛都快愁白了。能从户部借出银子的,有几个是真的吃不上饭的?还不是看着开国时勋贵们借银却一直没归还,心下不平,觉得不借白不借?现在想收回,谈何容易?

贾代善得知此事,却觉得此举对勋贵人家来说也算是个好消息。开国还不足百年,各勋贵人家大多还是第三代在支撑。这一代的人里面,如原著中贾珍一样的纨绔不多,败家的能力也不如自己的后代。现在让他们还欠银的话,就算日子一时紧了点,可也不是不能过。总好过等下任帝王再逼债时,已经寅吃卯粮的勋贵们,根本无力偿还好得多。

再说家里没了银子,本已经让家里塞进军营和各家子弟,也就没有了一掷千金的资本。为了让自己家族传承下去,说不得各家家主还得给自己的子弟压压担子,这样勋贵子弟也就不再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

不过能如他这样想得开的人不多,大多数人都把借来的银子当成了自己家的,现在一见让还银,都是抱怨不休。就是冯唐也跑到庄子里,和贾代善嘟囔着不想还银。等他知道宁荣两府的欠银是第一份还上的,那眼睛快瞪出来:“公爷怎么会是第一个还银子的?”

贾代善看向他道:“你且说说,这欠债还钱,是不是正理?”

冯唐不服气地道:“可是咱们各家的欠银,分明就是……”

不等他把话说完,贾代善已经制止了他:“当年之事,祖宗们能为国分忧。怎么现在咱们这做儿孙的,就得躺在祖宗的功劳簿上过日子,全没了祖宗们的血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