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3章(1/8)

贾环并不关心自己的一封信,使得王夫人又打破了什么, 赵姨娘又想到了什么, 贾政又疑惑什么, 他现在已经进入了疯狂学习模式。

每日除了上课的时间,其余的时间也都被他安排得满满当当:早晨比别人早起半个时辰,锻炼身体用一刻钟,然后背前一日的功课再用去一刻钟。之后是去吃饭,手里永远捧着一本书,也不管吃到嘴里的是什么, 眼睛盯着书, 觉得饱了就走人。

接下来上课, 贾环听得用心无比,一边听着, 一边将先生讲的与自己看过林如海的批注做着比较, 发现在些观点不同的地方, 就自己记下来, 留着课后再请教孙先生。

等一天课下来,贾环晚饭后也不急是完成功课, 而是自己先快步在书院里走上几圈, 算是身体与脑力的全面放松。然后有问题先去问先生, 没有问题的话,就自己完成课业, 再练字。

他练字下了真功夫, 手腕上绑上了二两的沙袋不说, 还不是伏案练习,而是将纸别在一个木架上,然后将木架挂到墙上,悬腕书写。如此练习出来的字,再伏案书写的话,才能力透纸背。

练字的内容很简单粗暴,那就是抄书:四书五经、律法,还有能找到的时文。总之童生试要考的内容,就是他抄的内容。

青山书院,一个先生教的也就是十几个人,算是小班教学,哪个人课上是什么表现,先生自然看得一清二楚。如此半年下来,孙先生对贾环满意得不得了:记性好,脑袋灵活,能举一反三,不死读书,还刻苦,正是每一个先生都喜欢的类型。于是对贾环的功课又上心了几分,解答起来更加尽心,还针对贾环的缺点,有针对性地让他多练习八股文。

这八股文,还真是贾环的弱项。做为一个网站,他是兼容并蓄居多,并不以文章格式强加于人,也就导致了他惯于自由发挥,单看经论内容也有、词句也算通畅,可就是往往不合八股文的规矩。

不过这可不是一天就能改过来的,除了多练习也没有别的捷径。于是孙先生开始要求贾环每隔一天作一篇八股文给他。刚开始的时候孙先生还给他出题,后来只让他将历年各省童生考试之题一一写过。

别问人家孙先生这些题是哪儿来的:不说孙家的族人,就是孙先生的同窗、故旧分散在各地的就不少,这些人通信的时候,难免会对自己所在之地童生之事点评一二,这不就给了孙先生收集的机会?

因此贾环与书院的学生就成了受益者。也有别的学生,觉得别地的考题与本地无干,而往年考过的题目也不会再出,所以对孙先生收集来的题目不上心。可是他们却忘记了,四书五经从唐时开始做为考试科目,已经考了近千年,早就让考官们给考得稀碎稀碎的了,所有的题目其实都有前人出过,不过是这个时代人们不注意收集罢了。

当然等到放假的时候,贾环也就把这些题目再偷渡给赵国基,让他也好生练习。只是赵国基到底不比他的进度,可也在尽量追赶。

青山书院每半个月,会给学生放一天假,让他们回家一次,取些衣食杂物。这日正是放假之日,贾环回到了自己与赵国基租的宅子。赵国基去的那个私塾,放假的时间与青山书院相同,所经赵国基已经等在院子里:“哥儿回来了,府里来信了。”

来信了?贾环要想一下才知道,是他写的那封报平安的信的回信吧。走得还真够慢的。贾环暗笑一下,进自己屋子洗漱了一下,才出来看那封信。

信是贾政写给他的,除了对贾环能进青山书院读书表示满意外,就没有一件事是能让贾政满意的。从送信晚了不念父母挂念,直说到没等那两个小厮一起上路是为不义,等等批评、漫骂跃然纸上,还真的应了那一句见字如面。

好在他还知道贾环进书院读书也是要花银子的,竟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