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4章(3/8)



黛玉再啐他:“小小年纪,竟这样婆妈起来。即是母亲说让二哥哥陪你,你快些过去免得失礼,很不必再在我这里唠叨。”

贾环笑着与黛玉告别,小丫头领了贾环与李家二少爷用饭。上一世贾环也见过这位二少爷几面,所以一顿饭下来也算是宾主尽欢。

从李府出来后,贾环仍然没有回府的打算,他要再去赵家看一看。把人家的儿子带走了,结果自己回来了,这事儿再是亲近的人,该有的解释也得有。何况他走前还让赵家帮着买宅子、置地,这两年因为通信不畅,情况也不大明了,也得看看他们完成得怎么样了——现在离荣国府抄家的日子可是越来越近了。

赵家仍住在桃花胡同,赵父赵母看起来也见老了。好在这两年吃穿不成问题,又不用担心有人不时地给自己下绊子,所以除了头发变白外,精神倒还不错。赵父不识字,他的所谓帐本,上面的符号贾环一个也不认识,可是他自己说起来却头头是道:

“哥儿留下的那银子,已经在东城置了一座三进的宅子,花了四千二百两。余下的钱都买成了地,不过京外的地成片的少,问了好长时间,才得了三个百亩的小庄子。好在收成都不错,第一年收了五百二十两,头年收了六百两。”说着就把边上的银票给贾环看过。这样的收益,可比上一世贾环自己的小庄子收益要好。

听了贾环的疑问,赵父道:“反正我也是没什么事儿,有空我就自己去庄子上转一转,那些人也就不敢糊弄我,可不就比别人收益得多些。”

接着他又说起了贾环自己那个庄子的收益:“哥儿原来的那个庄子,是两百亩的呢,两年共收了五百一十两。还有那些零星的地,也收了有八十两银子。”又把贾环的收益给他看了。

贾环还真没想到,这个便宜姥爷,竟把自己的庄子照管得这样好,可以看出,他自己是一文钱也没有放进自己的包里,简直不象是荣国府里出来的人。

“姥爷,你和姥姥这两年辛苦了。你们的银子可够用?”贾环对这样不占别人便宜的老人,还是十分尊敬的。

赵父乐呵呵地道:“你忘记了?原来我们自己手里也有点,你姨娘在我们出府时又给了二百五十两银子。除了这个宅子,我们也置了几亩地,一年有六、七十来两的收益。你舅舅和你一起去了金陵,又省了一个人的嚼用,我们两个尽够花了。”

一年六、七十两,就觉得自己生活得不错了,这样知足的人,贾环在荣国府里还真是不多见,甚至和赵姨娘也有很大的不同。贾环将赵父递过来的银子又推到他面前:“这些银子姥爷还是先收着。看这附近有相宜的铺子,不防盘下一个,就是租出去,也多些收益。”

赵父显然对贾环十分信服,也就把那银子收了起来,还问贾环:“那铺子是不是还要写国基的名字?我可不会写借据。”

贾环笑了一下:“不用写借据,这是我孝敬你们两老的。”赵国基将来也得有些家底。再说原来用这银子置宅子置庄子,也不过是想着将来不至让黛玉无着落,现在她已经有李家看顾,自己只取用收益,应该也不算占便宜吧。贾环这样安慰着自己。现在他实在是需要银子,也只好这样挪用了。

赵父也不会推辞,只是笑笑,就收了下来。贾环又拿出了他自己这两年剩下的六百两银子,让赵父在自己住宅附近,给自己买上一个宅子,而这个宅子,将直接写贾环的名字,毕竟现在他已经是个有功名的人了。

说完正事,他们又说起了正在求学的赵国基,老两口的脸上笑容更盛:“还是你有办法,现在那个小子也有个正事儿了。”赵父、赵母说起儿子,脸上的笑容一直没有消失过。

这是贾环一天来,最轻松的对话了,所以他有些不愿意离开,一直呆到吃完晚饭才离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