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零四章 熏风(2/3)

船帆,老天也很照顾,一路行来出奇地顺利,居然比往常早了两天抵达曲堰谷。十二月二十四这天一大早,就远远看到了陆地,所有人都欢呼起来,就连卫二少爷一时也忘了讨要轻霜的念头。

这个渡口位于曲堰谷西北的山崖边,由于曲堰谷和七杀回廊是亡灵盘踞之地,是以终年被浓重的大雾笼罩不见阳光。只有临近狂澜海一侧的山崖,才能在夕阳西下之时,看到一抹残霞,故此地得名日暮渡口。沿着渡口一侧的山路蜿蜒而上,大约六十余里的地方,有一处凤鸣氏商会设立的哨卡,被称之为日暮岗。过了日暮岗,下到山崖的东侧,才算是真正进入到曲堰谷,不过一般人是不敢深入的,因为怕被亡灵掠去了魂魄。

曲堰谷的这些情形,高庸涵大致听公羊获说了一些,所以不待楼船靠岸,牵着轻霜直接跃出船舷,施展腾云术掠过海面径直上岸。众人皆是一惊,尤其是一些商队武士,其中不乏会一点法术的好手,见了高庸涵这一手不禁大声鼓噪,齐齐喝彩。卫二少爷的叫声最大,可是却没那个本事追上去,惟有连连长叹就此作罢。

上岸之后,高庸涵也懒得理会渡口那些人,跨上轻霜绝尘而去。见识过倚刚山的险峻,此处的山崖便不值一提,唯一不同的是,这里的山石都散发出一股阴森的寒意,甚至可以说成是死气。轻霜发足狂奔,似乎要将困在船舱中的那股闷气,全部发泄出来,即便是遇到沟壑、急弯也毫不停留,一跃而过。六十里的山路,顷刻就到了,日暮岗已遥遥在望。岗哨内的人听见马蹄声,登时跑出来几个人打算迎接客人,高庸涵不愿多耽搁,顺着日暮岗前的三岔路口,往北疾驰而去,只留下几个商会的佐役面面相觑。

沿着山崖往北,一侧是波涛汹涌的狂澜海,海风虽然凌厉,但是夹杂着大海的勃勃生气。另一侧是阴沉、密不透风的浓雾,虽然看不清浓雾背后的景象,但是却能清晰地感觉到,鬼气森森夺人心魄。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却以山崖为界,泾渭分明,倒也有些奇特。路上偶尔会遇到几个阴魂,惨呼着从路旁闪过,开始时总会把轻霜惊得前蹄抬起,而高庸涵不愿再生事端,仅仅只是出手将阴魂赶走,便继续催马上前。到后来,见怪不怪,轻霜也就习以为常了。

马不停蹄跑了两天,粗粗算来,以轻霜的脚程至少已跑出了一千多里。看着山崖逐渐平缓,入眼的黄沙也越来越多,高庸涵知道,应该已经进入到九重门的地界了。轻霜虽然未显疲态,但高庸涵还是有些心疼,于是找了一处背风的地方,生了一堆篝火,打算第二天再上路。反正已经到了九重门,正月十五金沙城的那个约会,一定不会错过。

哪知当天夜里,突然刮起了狂风,风势越来越大,到最后将一些数百斤的大石也吹到半空,狂风夹杂着沙石,声势相当惊人。第二天一大早,高庸涵抬眼望去,但见天色昏黄低沉,远远可以看见天空中一个巨大的气旋,缓慢的旋转。气旋之大令人咋舌,怕不止数千里,想来这就是传说中九重门的荡魂熏风。名为荡魂,是因为除了御风族人之外,任何人一旦被卷入熏风,不要说肉身,就是魂魄也能给搅得粉碎。

厚土界的众多生灵几乎都知道,九重门的熏风来自震雷界,迅猛无比。可是大都只是听说,见过的人却很少,因为熏风深藏在九重门的腹地,而且是在蜃楼的上空。蜃楼乃是御风族的居所,自从建成之后,能一睹其真实面目的寥寥可数,就更不用说熏风了。可是此时此地,突然见到了传说中的荡魂熏风,高庸涵自然十分的诧异。尽管心中好奇,不知道御风族中出了什么事,但是也没有一探究竟的必要,当下继续上路。

顶风前行了几里,高庸涵只觉得身遭的气流越来越强,宛如刀锋般极速掠过,他虽然无事,轻霜却有些顶不住了。无奈之下,只得下马折而向东,祭出一张灵符抵挡风势,牵着轻霜缓步向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