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姬昌逃回西岐(2/3)

之外候着,紧急求见大王。

纣王一听手下来报,心中暗自惊奇。前阵子才收到北海大捷的消息,心中甚喜,正日夜思考着大军班师回京之日,没想到闻太师竟然一下子便飞快的回到朝歌,当真是万里关山度若飞啊!再细想,纣王却隐隐感到不妙,太师闻仲做事一向稳重如山,,胸有成竹,如今如此心急火燎的赶回朝歌,怕是大事来矣。

纣王刚要命手下马上迎接太师前来,没想到闻仲却闯了进来,一进来便冲着纣王问道:“大王,那姬昌一行人呢?”

纣王见闻太师一路劳累,口干舌燥,满脸风尘,刚想迎上前说上几句安慰的话,但在闻仲目不转睛的注视下,只得顺着说道:“那伯邑考姬昌一行出了朝歌已是数日,疾驰之下怕是远在千里之外。”

刚未说完,只听闻仲在旁大声说道:“糊涂啊糊涂,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大王此举失当,日后必定懊悔不已!”

见闻仲如此激动,纣王终知不妙,但还是小心的反驳道:“朝野内外,坊间市井皆为其二人抱憾,孤虽是大王,但亦不敢强断,况姬昌素有贤名,太师多虑了!”

闻仲此刻平复了下来,对着纣王这个自小带大,视若半子的徒弟和大王,略带些教训的口吻讲述到:

“那姬昌虽素有贤名不假,但焉知其非是欺世盗名之徒?世间此类比比皆是,而若是他怀恨在心,举义西岐,我大商将日后必将大乱矣。陛下为天子,雄才伟略,虽要广开言路,不使圣听失聪,但更要反复思量,事无遗细,切不可受那风言风语所左右,乱了分寸。若是那姬昌现今被囚,即使世人皆有闲言碎语但亦不敢如何。反观姬昌一放,西岐便有了主心骨,即使不反,他日陛下收权必将与其对抗,麻烦不断!”

闻仲一番细细的评论,把纣王给讲的一清二楚、明明白白。纣王也知道自己的不当之处,但仍自强撑:“姬昌想必不会反我大商,日后若是有所冲突,大势所趋之下他亦是无可奈何。”

闻仲摇摇头,看着眼前自己这个学生,不知该说什么好呢?

终于,闻仲一字一词的对着纣王说道:“大王,此一时彼一时,姬昌就算不反也得反,他是身不由主!”

纣王大惊,没想到闻仲如此说法,带着不解的目光急切的问道:“太师,这到底是为何?”

闻仲不语,抚了抚胡须,歇下一会后叹了口气说道:“只因神仙杀劫来临,圣人欲借人间之事行朝代更替好完成封神大劫,亦可争夺人族气运成全教派大业。我商朝乃天下中心,无法避免,故有‘凤鸣西岐,成汤陨落’的说法。那姬昌迟早会在仙人的撺掇下跳出来的,即使他不愿意也会有人代他完成。”

纣王自小虽闻得神仙之事,但却从未了解过,听了闻仲此话更是摸不着头脑,但他还是明白了一点,那就是姬昌一定会反的,于是冲上前去,抱住闻仲的手,急切的问道:“辛受无知,望太师教我!”

闻仲见纣王如此,心中暗自点头,但事已发生,只得对着纣王说道:“亡羊补牢,犹未晚也!大王可密令朝歌至西岐沿途关卡守将暗中拦截姬昌一行,还有,大王应暗自调动粮草,提前做好准备。切记,如今旱灾连年,若不小心处理粮草之事,怕各地变相丛生,风波不断,到时更为麻烦。至于仙神一事,稍后吾再与大王细细禀明。”

纣王听后,立即按闻仲的话吩咐下去,令神武将军殷破败、雷开点三千飞骑飞速阻击姬昌一行,令首相尚荣立刻暗中囤积粮草,以防不测。

诸事办妥之后,纣王撤退左右,拉着闻仲的手往寝宫内详细密谈。

···················

话说姬昌伯邑考离了朝歌,车队连夜过了孟津,渡了黄河,过了渑池,前往临潼关而来。然而在临潼关之时却遭到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