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696章分别时亦无感伤(2/2)

才事,乐呵呵看起热闹。

宋青河这一走,便是快十日。

光永宁县辖内各地田税,将分量庞大的新粮运到一起,便不是件容易事。

更何况之后还得继续新一轮安置,短短三月,亦是有不少灾民抵达永宁。

别看城外像是没什么影响,其实是被衙门妥善安置于三里外。

每日定时有人会去施粥,分量不多,只能供人活着,方才不至于引起动乱。

如今大丰收,可算是有了法子。

县衙师爷空缺已久,姜云景难得抓到劳力,还是个解元,可不得好好使使。

在他们忙得不着家时,老宋家则是又送走俩人。

扶秀跟常山一齐上了门,说是临近年底,得回返通州,好陪刀叔过年,这老长日子不见,还挺想念的。

宋绵竹虽然觉得离过年尚算早,但也没多想,人想家再正常不过,没有阻止的道理嘛。

当初留他们,是担心灾情起会生事,如今形势大好,已不用再多担心,那当然是一路欢送。

俩人身手皆不凡,也没啥可担心的。

金氏带着几个妯娌,做了好些吃食,让其给带着上路。

此次分别,大伙儿都没当回事,唯有贺闻心知,俩人是带着任务归去。

有小姑娘交待的,也有关乎自己的。

在把人送走后,乔河村也迎来了大动作。

忙完播种事,村民们得空闲,忙不及要去扩建学堂。

不光是本村人,外村人亦是来了不少。

那是比谁都积极,恨不得把现有院子全推了,给扩个一亩地进去。

生怕学堂建的太小,不能给他们孩子全收进去。

也不想想,那么多娃,便是屋子够用,得请多少先生呀。

若是按照正常来讲,那肯定没辙的,也就是小姑娘花样多。

搞个倒班制,又是搬出教书育人的大义,歪打正着办起了古代版小学,还是半公益性质那种。

村长实在拗不过,屋子推是不得推的,乡下地方没那么讲究,至多把围墙拆了,多扩些荒地进去。

好巧不巧的,学堂在村子最东头,靠近一处小溪,说偏僻也是有点。

两边没什么邻居,前后皆是一大片空地,因而当时李瘸子冻死在家里,才会久久没被发现。

住家自是差点意思,但用来建学堂,却可谓是一处绝佳的位置。

既不会吵着村民,场子也够用。

背后小溪水浅,只到成人小腿半,不用担心有孩子溺水,天热的时候,兴许还能开个游泳课啥的。

这在古代乡下,尤其是江河多的地方,宋绵竹觉得学游泳很有必要呀!

村里起屋子没啥讲究,这年头也甭谈啥设计,靠的全是多年经验,结实耐造便成。

这是自家孩子以后要待的地方,说不得便是几代往下,乡亲们自是放到心坎上。

尤其是大梁屋顶,雪灾仿佛还是昨日事,没谁敢大意,反正木头泥胚不值钱,多造两根也不妨事。

要不是眼下大伙儿都穷,他们甚至想学老宋家,给屋顶垫上油布。

当然,这个想法传到老宋家后,还是得到了满足。

谁让小姑娘手缝大哩。

她把人忽悠来当老师,总不能自己连这点小钱也舍不得吧。

就当是为娃娃们谋福利啦。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