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二章 长安京察(3/4)



对于岑文道而言,肯定是希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

在他看来,如果可以将危机尽可能的澹化掉的话,那么齐王党的前途将会变得十分的顺畅。

这是没有任何的好聊的。

岑文道知道太子党的核心是吏部左侍郎姜良。

此人乃是太子党的中流砥柱。

如果可以将姜良搬倒的话,那么太子党将会元气大伤。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要怎样才能够将姜良搬倒呢?

其实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因为姜良的个人作风还是很正的。

一般而言,在京察之中要想搬倒一个人,可以从两方面入手。

其一就是个人作风问题。其二就是政绩问题。

相较于后者,其实前者更加容易实现。

仔细想想也能够明白,这是一个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时刻。

所以读书人的地位很高。

而读书人都是爱惜羽毛的。

如果名声受损,那么对于读书人的打击是相当巨大的。

尤其是已经入仕的读书人。

那就更加不同了。

对于这些读书人而言,如果名声受损,可不仅仅是被人在背后戳着嵴梁骨痛斥一番那么简单了,很可能他的整个官宦生涯就此终结。

就是这么的可怕,就是如此的严重。

每当这个时候,其实大周官员们被揪住小辫子的情况就会非常的多。

有的确实是本身不怎么靠谱的,但也有的是被对手陷害的。

总而言之,用个人生活作风问题来攻击对手,可以说是一个杀手锏,屡试不爽。

这一招正是切中了读书人的要害。

可以说读书人完全没有办法抗拒。

如此一来的话,效果可以说是相当的好了。

每当这个时刻,其实就是考验人的关键时期。

谁能够顶住压力,谁能保证自己不被政敌揪住小辫子,谁就可以笑到最后。

越是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保持一个稳定的态度。

这个时期其实真的是相当的关键的。

岑文道其实很清楚姜良是一个很正直的人。

正因为如此,所以想要在生活作风问题上作文章陷害他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可能的。

有一句话说得好,身正不怕影子斜。

姜良就属于这种类型。

即便是岑文道炮制出一系列的罪名,姜良都难以被搬倒。

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从别的地方想办法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政绩入手。

其实一个官员要看有没有政绩,有一些极为直观的方法,那就是和他的前任做比较。

人就怕对比。

本来看起来或许没有什么所谓,但是一番对比之后感觉可就是完全不同了。

那是一种非常直接的被拿来晒的感觉。

一旦有了这样的感觉之后,整个人内心深处就会处于一种非常绝望的感觉。

即便是姜良也是如此。

所以岑文道就会极力的在这些方面入手,给予姜良沉重的打击。

还有一点原则就是,宁可不做不要做错。

对于大周官员而言,如果做错了事情那影响可谓是十分的深远的。

所以大周官场之上奉行了一个原则,那就是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

为了防止犯错误,所以大周的官员尤其是京官之中基本上都是尽可能的防止犯错误的。

这个时刻对于大周官员而言基本上就是夹起尾巴来做人。

能不主动做事的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