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零二章 该惩该赏?(2/3)

奋勇杀敌去了。

所以,这件事可大可小,端看如何理解。

毕竟是三朝功勋之后,人家的祖父还是核弹级别的镇国砥柱,惩罚太重的话,难免伤了忠臣之心。惩罚太轻的话,朝臣又不会放过他。

大唐天子也不好当呀。

“咳,罚,罚……一年俸禄?”李治迟疑地道。

不仅李勣皱起了眉,武皇后都看不下去了,不着痕迹地拽了拽他的衣袖。

李勣沉声道:“陛下不可儿戏,此子必须严惩,罚俸禄这种不痛不痒的惩罚,何以儆效尤,何以掩悠悠众口?”

李治叹气,他对李钦载宠爱得很,对他的才华和为人亦深为喜爱,连自己的两个亲儿子都毫不犹豫送到他身边求学,可见李治对他的才华多么看重。

严惩……实在狠不下心。

正在这时,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一名宦官跪在殿门外,喘息着道:“禀陛下,倭国本岛八百里急报!”

李治一惊,急忙道:“快呈来!”

宦官匆匆入殿,将军报捧给李治。

展开泛黄的军报,李治匆匆一瞥,然后倒吸一口凉气:“这……”

武皇后从他手中接过军报看了一眼,亦吃惊道:“李钦载程伯献率六千水军将士横扫倭国,已占国土其半,倭国国主遣使求和,被李钦载严拒,王师将士继续向东推进,前锋已至倭国京都飞鸟城外……”

殿内李勣亦大吃一惊,脸色立变。

六千多人登陆敌国,一不小心就占了人家一半国土?这特么是要灭国的架势呀。

殿内君臣三人面面相觑,一脸震惊。

然后李治脸上露出苦笑,无助地望向李勣:“老将军,这……如何是好?朕是严惩,还是给他升官呀?”

李勣努力平复了情绪,表情仍然沉静,冷哼道:“违令在先,师出无名,无论这孽畜立了多大的功劳,老臣以为都必须严惩。”

李治摇头,缓缓道:“老将军,这份军报委实出乎朕的意料,没想到景初竟能干出如此大事,倭国若真被我大唐掌握,对我大唐国威,对百济新罗两国的震慑,对高句丽的牵制,都是有益无害的。”

武皇后也是聪慧的女子,闻言两眼一亮,道:“若我大唐掌握了倭国,那么对高句丽便成东西夹击之势,还有大唐北部的辽城和南面的百济和新罗国,高句丽便已陷入我大唐的四面包围之中了!”

武皇后一语点破,李治和李勣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从贞观年开始,大唐两代帝王心心念念的,不就是高句丽么?

倭国若已被大唐掌握,高句丽陷入四面包围,离灭亡还远吗?

几乎不必采用任何战略战术,只要将高句丽周边邻国坚壁清野,扼死陆路和海路,高句丽必将自乱。

这个战略意图以前不是没人想到,而是那时倭国与大唐是友好邻邦,又自甘藩属臣国,每年派大批遣唐使求学,卑微舔狗的姿态摆得太诚恳,大唐实在不好意思对它下手。

如今唐倭已是交战国,李钦载违抗军令,却出其不意占了倭国一半国土,这时再看大唐东面的地图,整盘棋顿时全活了,主动权已完全落到大唐的手中。

抛开李钦载抗命违令的事实不谈,六千余将士登陆倭国,对大唐确实利大于弊,更重要的是,李钦载的时机抓得又准又狠。

白江口一战,倭国水师全军覆没,四万余军队尽丧汪洋,国中正是空虚之时。

李钦载趁机登陆,可谓风卷残云摧枯拉朽,倭国境内几无可战之兵,此时占领倭国正是天时地利人和皆俱。

违令确实违令了,但……干得漂亮!

那么问题来了,李钦载究竟该罚还是该赏?

李治和武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