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百零六回 棋已开局戏开锣,相互算计暗筹谋(2/4)

听说他逼死了自己的哺母。还抄了人家的家,生怕贾琏的行为,有碍自己圣人明君的仁德。

大发雷霆之余,就想下旨申斥贾琏,可是出乎群臣预料的,皇帝却力挺贾琏。

在太上皇的圣旨还没发出的时候,就派了太医到荣府听用,间接表明了态度。

惹得太上皇在龙首宫中摔烂了好几个心爱的宋代汝窑孤品,但是最后又不得不妥协了下来

关于这一点,甚至是连贾琏自己都有些意外的。在他看来,皇帝不解磨杀驴,都算是对得起他了这样当朝力挺,还真是让贾琏有些受宠若惊呢

就在刚刚,自己已经收到了秦可卿的飞鸽传书,得到了最新的这些消息。

刚知道这些事的时候,贾琏都感觉自己有些小人之心,度帝王之腹了,甚至都想过,要不乖乖做一个忠臣算了,不过冷静下来仔细一想,也不得不叹服帝王手段的高明之处,这就是典型的御人之术今天他还有用处,自然可以关怀备至,君臣相得。

若是有朝一日,自己没了用处,或者牺牲自己,能够换来更大的好处,那么肯定就会是铁血无情,君要臣死,为大局考虑了。

而且他的这一番作态,除了拉拢贾琏,死心塌地的为他办事,另一方面,也未偿没有通过这一次事件,与自己的父皇,进行一个无声的博弈,顺便试探一下朝臣的态度,也显示一下自己的君威

所以最后的最后,龙首宫里面终究没有发出这一道申斥的旨意。可算还没昏庸糊涂到了根子里。

如此一来,关于处置贾琏,革职问罪的声音,在贾琏还没回到京城之前,就已经消弥了不少,除了八爷党,已经跟皇帝撕破了脸皮,死咬着不放,其他的反对声音,已经开始偃旗息鼓了。

这对于贾琏来说,倒是一个意外之喜了,立了大功,还要被贬斥,谁心里面都不爽,如今两位帝王这么一闹,一时之间僵持了,反而把矛盾转化了,一时之间,群臣靖默,除了几个死硬分子和跳梁小丑,也没有有谁一心盯着贾琏不放了。

想来也是,没看到太上皇都妥协了吗他们还闹个屁呀而且皇上这是铁了心的要保住贾琏,想以此来千金买马骨,笼络朝臣之心,明里暗里的开始展现自己的帝王之威。

至于剩下的这些攻击自己的声音,等到自己得到万民伞的消息传至都中,也就能够又消弭一部分了

他这个东西本来就是老百姓自发送的,也不怕派人来查如此一来,自己此次江南之行,回去之后。

估计连贬斥都是象征性的,只是为了安慰一下太上皇那颗受伤的心,缓和一下父子之间的关系,所以这些反对的声音,才没有彻底的消亡,到时太上老皇帝才有一个台阶下。

到时候最多一个行事过激,皮不痒,心不疼的,就揭过去了。还能彻底的激化贾琏和八爷党的矛盾尤其如果他在扬州处置了任伯安的话

任伯安手里面握着众僚的把柄,这都是大家私下里的秘密,肯定不会宣扬出来。

皇帝估计也知道一点风声,但是根本不可能想象到有这么猖狂且是山高皇帝远,任伯安在盐道和知府任上,表面文章做的滴水不漏。

又有根深树大的八爷党在背后撑腰,轻易之间,鞭长莫及,皇帝也动他不得。

所谓的古代封建王权不下乡。帝王权柄,五步之外,千里之内耳

超出了这个范围,难免鞭长莫及,或者有血溅五步之危山高皇帝远,鞭长也莫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两句话,道出了帝王的无奈。

千古一帝秦始皇,在面对荆轲的刺杀之时,也不过是仓皇逃命,绕柱而走,如果不是秦武阳废物,露出了破绽,再加上衣服质量不好,早就被荆轲血溅五步,天下缟素了

至于山高皇帝远,自古以来最典型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