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51章 拿捕,讯问(2/4)

忠顺王从袖笼中取出一份奏疏,高高举过头顶,沉声道:“这是几日间,臣着人搜集的线索,汇总一疏,还请圣上御览。”

崇平帝转眸看了一眼戴权。

戴权下来接过奏疏,转身之间,意味深长地瞥了一眼贾珩,而后,双手递交给崇平帝,低声道:“陛下。”

崇平帝神色淡淡,伸手接过奏疏,垂眸阅读。

随着时间过去,这位天子眉头紧锁,冷硬面容上也渐渐蒙上一层霜寒之意,将奏章阖起,抬眸看向贾珩,问道:“贾卿,贾赦向草原胡虏走私贩私,可有此事?”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齐刷刷地看向那少年,有不少目光中,都带着幸灾乐祸。

尤其是前军都督佥事柳芳,冷冷看着那“强装镇定”的少年,心头冷笑不止。

只有内阁次辅韩癀目光深深,不为所动地看向贾珩,他并不认为天子会因此事,而牵连这位少年权贵。

不说因兵事,正在重用的缘由,单单说贾赦走私一事,已达五年之久,贾珩用事也不过这年许之间,与此案能有什么牵连?

“知与不知,才是天子问话的本意。”韩癀目光深深,思量着。

忠顺王同样看向那少年,目光阴冷。

我看你这次怎么死!

究竟是不知道?还是有意包庇?

就在群臣带着审视的目光瞩视下,贾珩沉声道:“确有此事,臣本愚直,蒙圣上拔擢,授命军机枢密,尤其掌锦衣府事以来,自忖为天子耳目,司察奸佞,深知欲正人者,先正己,为此自查亲属,于今岁初,发现此案,原想尽快奏禀于上,但内涉一桩机密事宜,只得暂作忍耐,暗中察察,引而不发,今日本欲散过朝会,即单独奏对圣上,不意忠顺王爷道破此案,现有一封奏疏,总括细情,还请圣上查鉴。”

他掌锦衣府事,也没有多少时间,怎么能说他知情不举,包庇同族?

况且,天子不会不知,荣宁二府的一些龃龉,包庇更是无从谈起!

贾珩说着,也从袖笼中取出一份奏疏,同样高高举过头顶,迎着朝堂中不怀好意目光的注视,神色坦然。

“哦?竟有奏疏?”崇平帝目光闪了闪,示意戴权下去拿着奏疏。

这时,贾珩将奏疏递给戴权。

崇平帝接过奏疏,凝神阅览着。

其上所载,不仅将掌锦衣以来,对贾赦走私贩私一案的调查细节、主导人员,俱臣于奏疏,此外,还有晋商与边将勾结、走私卖国的线索记述其上。

「晋商与胡虏暗通款曲,走私贩私,收买边将,非止一日,彼等如今在京师盘桓,与内阁杨阁老之子杨思弘过从甚密,臣正着锦衣府追溯、调查。」

下方正值等候的臣子,都在偷偷观察着崇平帝的神色变化,因为这决定着他们对贾珩这位少年权贵近一步的态度。

随着崇平帝陷入思索,忠顺王心头隐隐生出一股不妙之感,拱手道:“圣上,臣请主察此案,溯清根源……”

崇平帝却猛然抬头,几乎是打断忠顺王所禀,问道:“荣国袭爵之人贾赦,走私贩私,触犯朝廷律令,许卿,你为总宪,纠劾不法,当有何处置意见?”

左都御史许庐面色肃然,跃班而出,声如金石道:“圣上,臣以为既是勋贵犯法,当集三法司断谳。”

《大汉律》有八议之法,勋贵正在八议之列,而对勋贵的犯法,一般而言是交付三法司详断,以示隆重。

崇平帝却道:“事涉军国机密,不可与众闻者多。”

如果贾珩所上奏疏皆为实情,那么就不能交至三法司,只能是机密衙门调查。

忠顺王闻言,拱手道:“圣上,内务府慎刑司自有刑官,熟悉律令刑名,可推鞠此案,彼等常知大内刑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