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章 程姑娘故事开始的地方(2/3)

些许鱼脍,几片香椿豆腐。”

程丹若便道:“表婶脾胃虚弱,又食了生冷,损伤脾阳,阴寒内生。我开个方子,吃上两贴看看。”

她开的是理中汤,有健气补脾之效,方子为: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各三两,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一日三次。

写完,交给丫鬟,并道:“晚膳用粥更好些。”

黄夫人点了点头,没说什么,似有若无地打量着程丹若。

家里白多了一张嘴,谁都不乐意,何况养个孩子,又岂是多顿饭那么简单。衣食住行,样样都要多一份。

幸而丈夫官至苏松道按察副使,地方上的正四品官,虽然每年打点所费甚多,可松江府地处江南,一向富庶,家中倒也殷实,多双筷子也吃不垮。

只是,程丹若来时不过十岁稚龄,如今却即将及笄,成大姑娘了。

这就要多出许多事儿来。

正在这时,外头突然传来一阵银铃般的笑声,两个姑娘一前一后进屋来。个子高的穿了身竹青袄和鹅黄锦裙,颜色柔和些,个子矮的则是白绫袄和桃红裙子,更显得活泼娇俏。

两人俏生生地问好:“给太太请安。”

黄夫人微露些许笑意,却问:“怎么没去上课?”

“先生家中有事,放了我们半日假。”年纪略长的姑娘恭敬地回答,“听闻母亲身体不适,我与妹妹特来为母亲侍疾。”

“柔娘有心了。”黄夫人搂她在身边坐了。

另一个年幼些的女孩不甘示弱,腻到她身边,仰头一笑:“母亲,婉娘给您捶捶腿。”说着,拳头轻轻落在黄夫人的腿上,不轻不重,恰到好处。

黄夫人笑意更真了些,道:“好了,不是什么大事,丹娘已经同我看过,不过脾胃虚了些。”

两个小姑娘便又冲程丹若道谢。

“多亏了表姐。”十三岁的陈婉娘笑意盈盈。

“可有我们姐妹能做的?”十四岁的陈柔娘问得仔细。

程丹若露出营业的微笑,答道:“太太平日里注重保养,吃食上留意些便好。”

一个消化不良,真不必这么劳师动众。

可她也理解两个女孩的用意,别看她们对黄夫人这般亲密,其实都是庶女。在嫡母手下讨生活,难免要乖巧孝顺一些。

不过,古人也是人,后宅生活鸡毛蒜皮的事儿很多,却也不算可怕。只要不是奴仆之身,着实不必步步为营,处处小心翼翼。

程丹若道:“既然两位表妹来了,正好陪太太说说话,醒醒精神。若无他事,我也该回去给老太太熬药了。”

黄夫人点点头,也不留她,只道:“老太太身子骨不好,也是辛苦你了。”

“服侍长辈,不敢道辛苦。”程丹若滴水不漏。

黄夫人便“嗯”了声,端茶送客。

程丹若离开正院,换了条远些的小路,绕回萱草堂。

阳春三月,江南的风已经十分和煦,她放慢脚步,心头默默盘算。

在古代做女人,相当之难。

稍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她们没有独立的人权,在家是父亲或兄弟的附庸,出嫁是丈夫的所属。

他们都可以“卖”掉她。

一种卖,是以婚姻的名义。父亲兄弟许嫁女儿姊妹自不必提,丈夫也可以转嫁妻子,抑或是买休卖休,乃至典妻,理论上违法,实则屡禁不止。

第二种卖,那就是买卖人口,奴婢和娼-妓是大多数结局。

当然,不止女性,整个庶民阶级的抗风险能力都很低。

农民好端端的种田,某天可能田产就成别人的了,成为无数被权贵侵占民田的受害者,或者过不下去,借贷利滚利,最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