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07 一对老光棍儿(1/4)

这世界不疯狂,俩老家伙也没疯。

孩子们疯了。

记忆当中,给爷爷奶奶磕完头就是分糖的,没想到今年不分了。

抢糖。

多刺激啊。

就是最不能抢的,三叔家那对双胞胎小妮,每人都抢到了一大把。

当然,一把就攥着一块糖。

但这并不妨碍两个五岁的小妮——哦,又是一年了嘛,六岁了——知道钱是好东西。

因为哥哥姐姐们听说发压岁钱都疯狂地跳叫起来。

于是这一对双胞胎也跟着兴奋地跳叫起来。

爷爷的高光时刻开始,拈出一张五元大票,在手里抖得哗哗响。

第一个接受压岁钱的,当然是爷爷的宝贝大孙子,仓啦。

嫡长孙接过压岁钱,明显高兴坏了,再次跪下给爷爷磕头拜年。

并说了些祝福爷爷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一类的吉祥话。

可把爷爷高兴坏了,大孙子说话可真是中听。

叔和婶子们笑着议论,往年不分压岁钱,也没这些吉祥话,看着钱了,人也会说了。

接下来的孙子孙女们,可就没有大哥那么会说了,不过爷爷高兴,只要磕头拜年就高兴,吉祥话慢慢学。

唯一的例外是英子,硬生生只听了一遍就把大哥那套话给学会了。

爷爷分外高兴。

看孙女的眼神更加地意味深长了。

爷爷得到极大满足,接下来终于轮得到早就急不可耐的奶奶了。

大孙子如法炮制一通吉祥话,把奶奶也乐得见牙不见眼。

其他孙子孙女们依然就会磕头说“奶奶过年过得好哇”。

唯一的例外是英子,那一套吉祥话说得已经极为顺畅了。

奶奶高兴坏了,非得让孙女上炕,说要搂着俺英子。

终于十三个孙子孙女全部拜年完毕,每人拿到了两个五块钱的巨额压岁钱。

接下来,就是三个儿媳妇的表演了。

不是表演给公婆拜年,而是——

堵在门口防止孩子跑了。

屋里一阵鸡飞狗跳。

三个母亲软硬兼施地哄骗孩子,把钱给要出来。

美其名曰,先给你存着。

存哪儿去了只有天知道。

想夺路而逃的小四儿被先见之明的母亲一把逮住。

三仓比较明智,主动投降把压岁钱上交,希望得到宽大处理,低声跟母亲商量说能不能先预支自己五毛?

母亲含混答应。

老大的压岁钱也上交母亲。

母亲还跟他客气:“你的自己拿着就行,我是怕他们冒冒失失丢了。”

但老大不想搞特殊,老老实实如数上交,美其名曰让母亲给自己存着。

母亲表示十分满意。

其实,大孙子把钱给爷爷的那天晚上,只跟爷爷解释了怎么才能让母亲持续高兴。

没说怎么才能不让父母痛苦。

假设,他不管发了多少钱都悉数交给母亲,对母亲来说当时肯定是莫大的惊喜。

可是惊喜,就是一阵儿的事儿。

不但惊喜不会持续,而且惊喜过后还会把母亲的胃口吊起来。

肯定整天琢磨着老大有没有赚更多啊?

如果惊喜不能持续,就会有小小的失落。

最关键的是,把钱上交了母亲,然后再问她要二百给爷爷,母亲肯定不能拒绝。

但这么一笔巨款拿出去,要说不心疼那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三间瓦房的造价也就是六百块钱而已。

自己家兄弟四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