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1章 龙韬——效军事组织之明 (6)(1/4)

诸有阴事大虑,当用书,不用符。主以书遗将,将以书问主。书皆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再离者,分书为三部;三发而一知者,言三人,人操一分,相参而不相知情也,此谓阴书。敌虽圣智,莫之能识。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主将欲合兵,行无穷之变,图不测之利。其事繁多,符不能明;相去辽远,言语不通。为之奈何?”

太公曰:“诸有阴事大虑,当用书②,不用符。主以书遗将,将以书问主。书皆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再离者,分书为三部;三发而一知者,言三人,人操一分,相参而不相知情也。此谓阴书。敌虽圣智,莫之能识。”

武王曰:“善哉!”

合兵:集结兵力。

②书:阴书,古代秘密通信的一种方法,比阴符能传递更具体的消息。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部队深入敌国之内,国君想要集结兵力,根据敌情进行灵活的变通,谋求出其不意的胜利。但事情繁杂,用阴符难以说明问题,彼此相距又十分遥远,言语难通。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说:“所有秘密的事情和重大的计策,都应当用阴书来传达而不是用阴符。国君送阴书给将领传达意图,主将送阴书给君主请示问题,这种阴书都是一合而再离、三发而一知。所谓一合而再离,就是把一封书信分为三个部分;所谓三发而一知,就是派三个人送信,每人送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相互参差,即使送信的人也不知道书信的内容,这就叫阴书。这样,无论敌人怎样聪明,也不能识破我的秘密。”

武王说:“您说得太高明了!”

本篇首先阐明了阴书的作用,接着具体介绍了阴书的使用方法,从而达到“敌虽圣智,莫之能识”的效果。

公元219年,刘备手下大将关羽北进到荆、襄地区作战。而当年的七月,孙权大军打算攻打合肥,这样一来就严重威胁到了曹操的统治。于是曹操调集大部分淮南军队防备孙权的军队。镇守在荆州的蜀将关羽抓住这个机会,率领主力攻打荆、襄地区。

当时,魏征南将军曹仁驻守樊城(今湖北襄樊),将军吕常驻守襄阳,右将军于禁及立义将军庞德屯樊城北,平寇将军徐晃屯宛(今河南南阳)。八月的时候,樊城北下了一场大雨,于禁七军皆被水淹,关羽趁机围攻樊城,并以一部分兵力包围襄阳。

樊城的守军仅仅有几千人,城墙因为大雨多处崩塌,守将曹仁考虑放弃樊城。汝南太守满宠极力阻止他这么做,他说:“虽然这场大雨来得迅疾,但并不会持久。关羽不敢攻打襄阳,就是因为樊城要点还没有被攻下,他怕我军攻打他的侧面和后面,断了他的退路。如果我们这个时候走了,黄河以南的地区就被关羽他们占有了。我们该坚守待援才是。”后来,曹仁听取满宠的建议,激励将士奋勇抵抗,说关羽一时也拿不下樊城。

这时,樊城附近的太守们协助关羽,杀了很多曹仁的官兵,关羽的军队声势浩大。曹操感到了危机,有了迁都的打算,但是立刻被司马懿等人制止。他们认为:刘备跟孙权虽然是亲家,但是外亲内疏,如果关羽夺得的地方多了,孙权一定会不乐意。所以建议曹操劝说孙权袭击关羽后方,以江南之地作为交换,这样樊城的危机就解除了。

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派使者去劝说孙权。不久,曹操的使者带回了孙权的密信,说是会派兵袭击关羽,但希望曹操保密,防止关羽采取防备措施。这时,曹操身边的谋士董昭认为应该把秘密外泄。因为如果关羽知道孙权的意图,撤兵回防,樊城的危机自然而然就解除了;如果关羽回头跟孙权作战,就会两败俱伤,曹军可以坐收渔利。如果曹军方面保密,孙权就得势了,对曹军也不利。而且,被围的将士很久不见援兵到来,担心城内粮草短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魔医相师之独宠萌妃 捡只猛鬼当老婆 从前有个小可怜[快穿] 重返1993,我的钢管卖脱销了 重生之天才宝宝的妈咪好淡定 穿越成为魔法师 天狱战神 她腰软唇甜 重生之厂花太凶猛 千万别爱上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