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八章 改变编制(2/2)

第一行射击完毕,则转身退到第三行之后,重新装填弹药及箭,作好再次射击的准备;同时,第二行立即前进到原先第一行的射击位置上,继续射击。以此类推,便可以达到连续射击、用火力压制敌军的目的。

说白了,这其实就是朱元章先前所创造叠阵的升级版本。而叠阵是天朝古代战争最为常用的阵型,长期以来都是用弓弩排列成行进行轮番射击。而朱元章在鄱阳湖之战已经使用过类似的战术,不过,那时候是弓弩与枪炮等各种各样的冷热兵器混合协同作战,而之后的明军就发展到全部动用火器作战了。

可以说,沐英的战法领先了织田信长一百多年。同时,沐英也比欧洲领先了两百年左右,欧洲还要到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时,荷兰士兵才按照尼德兰总督莫里茨(uritz)所编写的操典训练,在训练时分成几排轮番射击,这种战术后来在欧洲比较流行,它与沐英的叠阵基本是一致的。

之后的明军针对新手容易出现的失误,不利于迅速射击,因而采取了另外一种全新的战术。而这种战术也就是把军队分为三个行列,以保持连续射击。

战斗时,最前一排的士兵在每一次射击之后,马上将火器递回给中间一排的士兵,同时从中间一排的士兵手中接过提前装好弹药的火器。中间一排的士兵一方面负责从前排士兵的手中接过射击完毕的火器,并向后传递给第三排的士兵(由他们装上弹药);另一方面负责从第三排士兵的手中接过装好弹药的火器,准备向前传递给前一排的士兵。如此反复轮换,战斗力将显得十分强大。此战法本是沐英用于对付南方敌军使用的大象。

这种全新的射击战术,织田信长也在长篠之战中所采用,还将其称之为‘三段击’。

就战斗队形而言,新战术在队形不变的情况下,只要前、中、后三排士兵将火器互相传递即可,所以,在射击速度上当然要比“叠阵”所呈现的前、中、后三排不停地互相变换位置要快。而且,还可以根据士兵的个人素质,专门选择一些目光锐利、气定神闲、擅长射击的人在前面负责发射,使得射击效率以及准度更高。

另外,为了能够确保连续射击对敌军形成火力压制,也会有时调整至先由前一排的第一、三、五、七、九、十一等处于奇数位置的士兵射击,而后再由第二、四、六、八、十、十二等处于偶数位置的士兵射击。

在准备编练新式战术之前,景定还将先前主动投效自己的原北条家铁炮众吉田新左卫门、神宫武兵卫等人以及岩代九郡之中擅长使用铁炮的上岛半蔵、九里半助、近松万右卫门等人分别配置到左控鹤军中,去担任铁炮组头,以此来加强左控鹤军的铁炮众战斗力。

同时,左控鹤军中从武藏、下总、相模、下野等地招募了三千名平均年龄在十七八岁的青壮,逐步替换左控鹤军的老弱病残。

至于替换下来的常备,景定也并没有将他们就此放弃,让他们分别前往武藏、相模、下总、尹豆、下野等新夺领地中担任徒士(徒步武士)目付、火消、盗贼改上役、奉行人等职,以此来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掌控力度。

也就在景定忙于替换左控鹤军中的老弱之时,今川家却派出了两名使者出使小田原城。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