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1章 预算不够了(2/3)

力山大。他嘬了嘬牙花子:“娘,您先去忙吧,容孩儿想想咱们如何开局,不,如何开展第一步。”

孙氏反复叮咛一番后,提起铁锨便进了院子。

秦小乙苦于暂时无法提笔,只好在心中默默盘算。

当务之急,其实并非做豆干,而是应该先做酱油,有了酱油,再辅以八角、小茴香等等香料,才能使豆干入味。

问题是,酱油因为需要发酵,因此生产周期较长。

好吧,目前孙氏只能一边做豆皮,一边等酱油酿制完毕。谁让豆皮工艺比豆干简单许多呢。

而且,反正酱油发酵也需时日,干脆先把地缸烧制出来酿酒。

这一项花费极大,因为秦琪准备用常州宜兴县的陶泥烧制地缸。自家的院子,正好可用来建发酵及蒸馏作坊。

如此一来,首期工程便以酿制酱油、酿酒和制作豆制品为主,好在一亩半的大院子暂时还够用。

他想好工程规划之后,便开始盘算面积规划。

他家是足有一千平米的四方大院,发酵和蒸馏作坊要占一多半,后期院子还可以再向外扩建。

酱油酿制可以露天,只要搭好雨棚就没问题。

豆皮制作几乎不占多少面积,支起炉灶即可。燃料可以用井陉县俯拾皆是的石炭。

综上所述,孙氏需要先准备细磨、炉灶、大蒸笼、压板、十个发酵酱油的大水缸,以及大约一亩埋放地缸的地基。

可以预见,初期产能一定供不应求,但出于技术保密考虑,暂时先这样试产试销,若市场火爆,再扩大生产不迟。

地缸一定要提前预备妥当。

宜兴县距真定县远隔数千里,最好一次性就做好五百口地缸,不然一来一回,路上耽误的时间太长。

秦琪大略算了一遍,任二郎和马太公的1200贯,恐怕还不够!

然而,在回报还需时日的情况下,如何才能让任二郎追加投资?

秦琪开始蹙眉苦思。

无论是出于技术保密的考虑,还是为了节省高昂的路费,地缸必须一步到位。

这种宜兴紫砂大地缸,五百口的制作成本恐怕需要七八百贯,加上来回路上的花费,即便通过漕运,至少也需1200贯。

蒸馏器的制作成本,按照这年代的物价,也至少需要五十贯。

再加上原料、零件、设备组装、酿酒作坊搭建等等,还需追加三百贯投资,才能正式启动酿酒、酱油和豆制品生产。

而只要第一批发酵蒸馏酒上市,短短一个月便可全部回本,甚至还有盈余。

樊楼那种碧绿的低度酒,只因为纯度高不用过筛,便可以卖到五贯一碗,就算樊楼高级,就算他们榷的酒曲贵,这酒的利润至少也有百倍之多。

自家酿造的高度蒸馏白酒,一碗哪怕卖一百钱,利润也有十倍不止。

真定城是禁榷区,也就是严禁私人酿酒。

但以马太公和任大郎的能量,拿到酿酒权不难,将这种酒卖给真定府最大的倚水楼,一定会极受欢迎。

更何况,任大郎还有榷场这一渠道。

辽国苦寒,上至贵族,下至平民,对烈酒的需求量大到惊人。

最关键的是,宋辽已交好多年,只要不是盐铁等敏感物资,或者茶绢等官营品,榷场的管理方都不会过多干涉。

他们最多上奏:这些畅销烈酒是否需要追加酒税。

思忖良久后,秦琪已经想好了说辞,反正酿酒也是这个挣钱计划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并没有超纲。

他这一番思量极耗心神,他如今又尚未病愈,因此,打定主意后,他心神一放松,便又沉沉睡去。

大概正午时分,他听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