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2章 计议初定 势在必行(1/3)

燕山对契丹有无可比拟的屏障作用,因此,契丹绝无可能将燕云十六州还给北宋。

更何况,唐末、五代时,刘仁恭充分利用燕山之险死守不出,曾让契丹人吃尽苦头。

即便在没有导弹进行精准打击的热兵器时代,地利仍是让进攻方吃尽苦头的巨大阻碍,遑论一千年以前的冷兵器时代。

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便是典型例子。

敌军虽有飞机,又有装备精良的装甲军队,但装备落后的我军,在粟大将军指挥下,充分利用地利,依然歼灭了敌军三万余人,完成一次大捷。

综上所述,大宋惟有夺取横山,才能占据主动权。

而前文提过,为了争夺横山,历史上的北宋与西夏打了八十年。

当然,历史上的北宋,可没有如今这许多助力。

因为自赵三朝起,北宋的外交策略就没有高明过。

赵三不应该对契丹动武,而应收编归义军曹家、定难军李家,将西域诸地纳入治下。

当大宋掌握丝绸之路,又有海贸供血之后,再图谋燕云不迟。

当时赵三有曹彬、潘美、李继隆、葛霸、高琼、高继勋等良将,又有赵二留下的精兵悍卒,收复河西走廊不难。

在赵恒朝,北宋仍有机会。

李继迁死后,曹玮再三上疏,请求赵恒趁机灭掉李氏政权。

偏偏那时赵恒刚被澶渊之战吓破了胆,加之李德明又会装孙子,如此天赐良机,再次被北宋浪费。

万幸的是,经过秦琪谋划、高人润色、众人合力执行,如今的北宋又营造出对自己极为有利的形势。

秦二郎侃侃而谈,将目前的局势简略介绍了一番。

在座之人中,就数他年龄最小、资历最浅,然而神奇的是,众人却都愿意听他分析。

在这一点上,他与秦琪不愧为父子俩。

众人只当秦二郎的情报来自于皇城司,殊不知他其实也是主要策划者之一。

秦二郎讲述完毕,众人展开讨论。

在座之人,除潘太君一身国公夫人的盛装外,皆为紫袍,蔚为壮观。

关于这场秘议的详情,后文会提到,这里暂不赘述。

总之,与会者,没有打酱油的路人,就连目前担任闲职的几个勋贵,都被秦二郎安排了重要任务。

咱们再看向任二郎那黑厮。

他如今也在潘府。

潘楼老掌柜父女,正与他商议潘楼参与任仁济庆典之事。

任二郎早已不是去年那个没文化的粗鄙商贾,他已升级为略显粗鄙的大商贾。

对于他本人而言,这已是极了不起的进步。

要知道,许多键盘侠还停留在小学生阶段无法升级,任二郎至少已有初中生水准。

他颇为儒雅地向老掌柜行了一礼。

“丈人,潘楼应增加一些诸葛孔明、周公瑾的戏码,以吸引文人雅士前来听戏。”

一身长衫、头戴幞头的老掌柜缓缓摇头:“不妥,朝廷既然将要用兵,咱们还是应该增加英雄戏。”

妩媚诱人的潘娘子嫣然一笑:“爹,这也简单,从第一折演下去便是了。”

老掌柜笑着颔首:“好主意!但英雄戏可以多演几遍。”

任二郎自绯袍袍袖中取出《三国》排期表,将潘楼的演出曲目依照剧本逐一填了进去。

排定曲目后,等大宋的万千观众追剧即可。

历史上《三国志平话》并非三国故事的最初版本,最初版本是由汴京瓦舍“说三分”故事整理成的《三分事略》。

《三分事略》成书于元代刚建立十年左右。

注意,直至忽必烈攻陷襄阳之前,其国号都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