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章 乱世风华分歧(2/3)

反省了。”说完后起身离去,毫无留恋之情。

萧胡利没有像往日一样阻拦抚慰,反倒是直接安排人将仲柔凝送回辰城,但对于通政司的权力他并没有收回,就通政司而言仲柔凝并无差错,萧胡利生气的是仲柔凝的手伸得太长,需要敲打。他萧胡利浸淫官场多年,凭借一己之力将南越二皇子扶持登上皇位,对于危险的嗅觉他比任何人都要敏感,他如此纵容萧彧的行为是目前还在可控范围,萧彧此刻只是初尝权力味道后的骄傲罢了,而蒙琰的行为是没有问题,至少现在的蒙琰还不会有太多的心思,更重要的是北伐的事情没有人比他们两个合适,不过敲打一下也是有必要的,想定后喊道:“来人,去请苍舒先生和平海公前来赴宴。”

庐陵刺史府中萧彧站立与大堂中央,两边分坐着麒麟军的核心人物代郡侯张瑾与同郡侯应宗岳以及新任的庐陵留守端木阳,而萧丛则带着心腹侍卫守在大堂外。

“代侯对平海公信中所提有什么看法?”萧彧有些随性的发问。

“郡王,平海公是您的岳父,某种程度是他对你是亲善的,平海公信中提及的事情想必是国主的意思,看来我们需要补救一下。”张瑾谨慎的判断道。

而同郡侯应宗岳确有不同意见,只听他接过话来说道:“平海公也只是猜测而并无实证,郡王与国后之间的矛盾是天然的,不可调和,属下认为郡王这样做并无不妥,国主也乐见您与国后的矛盾越来越深,这样国主才能更放心。”

“二位说的都有道理,端木的事情我确实有试探之意,也预料到仲柔凝会反对,不过叔父连个斥责的旨意都没有这确实有些出乎意料。”萧彧手背在腰后,双手手指来回的交错。

“国主对郡王还是信任的,属下听闻国后好似难以生育,国主暂时也没有打算充实后宫的想法,那么郡王的地位超然也是必然的,只不过仲氏独掌东阳城,待我们取下抚州一线的时候就真正的要面对东阳城的压力了。”张瑾分析道。

“仲氏其实就是在等,等到我们基本结束江右的征伐瓜分江右势力,据说仲氏三娘子已经在余郡屯兵了。”端木阳插话道。

“端木说的不错,东阳城分三派势力,仲氏家主仲珏与国主是有协议的,东阳城主仲凡明显是更倾向于韶川郡公,毕竟人家是亲亲的师兄弟,这样来说仲三娘的态度就尤为重要了,如果能争取到仲三娘的支持无论是樊璃虎还是卓氏都会改变当前的态度。”应宗岳一边说着一边拿眼睛瞟着萧彧,整个辰国都知道萧彧、蒙琰与仲柔兰的关系,自己这么说就是在提醒萧彧不可被情感羁绊。

“同侯说的有理,仲三娘的态度也会左右仲珏,国后无子这是事实,郡王的身份就呼之欲出了。”端木阳补充道。

萧彧并没有对两人直接回应而是向张瑾发问:“代侯也是这么想的?”

“同侯与端木说的都有道理,但属下认为不管这些的态度如何,尽快拿下抚州、袁州、宜阳才是当下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拿下这三州我们麒麟军才有资本与他们坐下来谈,同样来说迅速拿下这三州才能在朝堂上站稳。”张瑾的话说的掷地有声。

萧彧听完后转身坐到正堂中食指不停的敲打着桌面,大堂中瞬时变得安静起来,突然敲打桌面的声音停下了,众人都轻轻吐了一口气,知道萧彧已经有了决断,“端木你替我写一份关于私自任免官员请罪的折子,具体的你斟酌着写,写完之后不要具署时间,我们出发征伐三州之后你再递上去。”

“郡王可要附上我的辞呈或者请国主重新任命官员?”端木阳小心翼翼的问道。

“不必,叔父既然没有明确表示不让你做庐陵留守,那便是默许了,折子上就是请罪,别的不说。”萧彧态度坚决,而后向应宗岳说道:“同侯,你负责整军拟定出征的策略,我要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