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六百八十一章 教育体制大改革(2/2)

些大学,以后地方上也要建立大学,又比如现在医卫司在各地承宣布政使司建立的总医院以及州府医院,以后还要下行到县和乡镇,这些医院的人员,都将由医卫司从国库拿钱来养着,以提高全民医卫水平,又比如赋税收取部门、都察道这些,都要下行到县境,当然,这是明年的事情,和教育司关系不大,朕今天要和你说与教育司有关的事情,那就是科举和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

陈献章心里一紧。

感觉咱们的广安帝陛下又要作妖了,不知道这次他又有什么新奇的想法。

朱见济道:「朕现在是这么想的,现在我大明的读书人还是太少了,应该让更多的人来读书,所以教育司这边,要增加官学规模。」

小学、初衷、高中的模式可能无法推广。

因为现在科学理论和教材不够。

但官学的数量要提高。

陈献章松了口气,只是增加官学规模,这个操作可以接受,前提是广安帝陛下能够让户部愉快的给教育司拨钱。

朱见济道:「朕拟打算,以后承宣布政使司所在的府城,要设立一个至少可以容纳三千人读书人的官学,其余寻常府城,官学要能容纳一千五百人,州所在,官学至少要容纳五百人同时求学,而县衙所在的官学,至少三百人罢,同时,要给这些官学配备相应的授课先生和教授,并且需要多专业性的发展,比如医疗、工业相关的专业,要开设专业课程,以后这些学习专业课程的读书人,就可以考相关专业的大学,而从这些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以后,就由国家分配去相关行业工作,属于……嗯,属于吏这个体制内,但不是官员,待遇的话,朕会和吏部户部具体商讨出来,制定一个完善的体制。」

要开始打造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的编制体制了。

这样才能更好的管理全国。

同时,也能利用这个体制,更好的促进大明的工业进程。

陈献章默算了一下,「陛下,按照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三十个人一个班的方式,扩大规模的官学,仅仅是先生和各种博士、教授,就需要数万人,这数万人都按照现有待遇来划拨财政资金的话,可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关键是还有各种教学费用,算起来,朝廷在教育这一块的开销,至少要增加十倍以上。

朱见济叹道:「朕知晓,但这个钱该花。」

百年树木,十年树人。

大明的工业已经萌芽,要想继续工业化下去,就得在教育上花大力气,培养尽可能的人才,而要培养人才,以便让大明走向新时代,必须教育先行。

教育,是一个国家走向文明的基本!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