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2/5)

烦县委和县政府梁,我们已经解决了,而且是按照五年规划进行选址的。

地点就在离县供销社不远,那片空地是县供销社的。我爸说了,如果是为了建竹器厂,可以无偿让我们使用,到时候算县供销社的一份投资。”张小强说道。

“县供销社用场地入股,这个办法不错,你们这帮唐宁县的干部子弟,我真服了你们。”

潘毅接着说道:“王强,小强,你俩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尽快在坪乡、明阳,甚至整个宁境公社培养当地的人才。这才是我们在坪乡办厂的目的,要带动当地老百姓,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放心吧!自从开始招手宁境公社的回城知青后,管理人员的问题逐步得到了缓解。相信等到县里的工厂办下来,坪阳两个厂的管理基本都能放心交给他们了。”

……

此时,正是坪乡柑橘硕果累累大丰收的季节。

临别时,张小强用竹器厂制作的竹篮,给每个人装了满满一篮子的柑橘和一大袋的茶叶。

“这份就麻烦你带给范丽她们家吧。”张小强对邱明仁说道。

吃了午饭,跟前来送行的郭书记、玉莲一家等人告别之后,一行人坐上车子匆匆离去。

到唐宁县城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钟了。

袁姗姗、张岩、谭小红约好开学前在宁洲集合的时间,然后就各自回家了。

邱明仁、潘毅和庄妍直接回宁洲。

梁海涛和刘娜向着县委大院走去。

“总算回家了!没想到坪乡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坪乡接下来的重点工作就是学校和卫生院了。”

“那确实是值得我们深爱的一片土地。我们有责任把它建设的更好。”

……

“自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华夏的形势变化的很快,对于农村包产到户的这个问题,你们俩是怎么看的?”刘长远看着梁海涛和刘娜问道。

刘娜说道:“爸,这个问题,我跟海涛在学校多次讨论过。对于包产到户,我总结了三句话:完成国家的任务,满足集体的利益,剩下的归自己。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是一个能积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最稳定的模式,也是在新形势下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方向。”

梁海涛接着说:“小岗村在1978年底偷偷搞了大包干,第一年就迎来丰收。每个人的劳动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干了一年够吃五年。这个事实就证明了包产到户的优势,它让农民看到了希望。”

刘长远说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在我国各个领域逐渐开展起来,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就是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起步最早,发展也最快。其突破点就是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但也是争议最大的。”

刘娜说道:“继1978年11月份,小岗村18位村民推行包产到户责任制以后,全省大约有10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生产责任制。到了1979年上半年,全国还有五个省的一些贫困的生产队也搞起了包产到户。这说明了什么?这是人心所向。”

梁海涛说:“由于长期以来的思想束缚,就拿我们燕大经济系来说,不少老师和学生对于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这种形式还存在着很大的疑虑,担心这样做的下去会不会削弱集体经济。”

刘娜接着说:“更有一些人指责包产到户是分田单干,失去了集体劳动和统一经营的优越性。”

梁海涛说道:“其实,我们当初在坪乡知青农场的时候,在不同的农活中,也采取了一些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当然,主要形式还是定额定工责任制和联产到组责任制。对于个别农活,采取包干到人、包干到户的形式,起到积极的效果。

比如清理大粪池,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