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己所欲者亦施于人(2/5)

资源,可以说是得天独厚。所以有义务回报社会,这就是燕大学生应尽的责任。”

“为百姓幸福、为国家发展、为人类文明作贡献,这就是燕大学生崇高的使命。”

“在华夏历史命运任何一个转折的重要关头,燕大学生历来一马当先,做出可歌可泣的贡献。如今,社会期待着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需要我们,我们理应义无反顾。”

在毕业大会上,梁海涛不由得想起前世的巴菲特,将自己所有财富捐献给社会。

比尔·盖茨,通过发明创造赚钱后,成立基金帮助全世界的穷人,也给华夏捐款。

还有华夏著名的慈善家玻璃大王曹先生,捐资200多亿,他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在教育事业上的捐资超过了总捐资款的50。

燕大毕业生的人力资本雄厚,竞争力无以伦比,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很好。

但是,如果只顾自己,不为社会着想,没有责任感,那么这个社会就没有希望了。

自古以来,华夏人信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否更应该信奉“己所欲,施于人”?

应该把两者兼顾起来,不仅不加害人,还要帮助人。

应该铭记社会责任,关心社会公平和百姓的疾苦,关心国家经济发展,关心国内外大事。

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揭开新的一页。

不可否认,在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私心。但只要人们从利他的角度和目的出发,同样会达到意想不到的利己终点。

一个人只要有同情心、有利他心,他人的幸福也就在自己的幸福指数里了,就会让自己感觉更加幸福。

不可否认,77级的每一个人都是时代的幸运儿。在这段历史进程中,华夏的每一个机遇也成就了个人的机遇。

但并不应该是一个只顾眼前机会和个人利益的人,任何伟大的成就应该来自于抛开自我利益的使命感。

“77级的大学生涯和华夏的改革开放同步进行,国家的每次尝试都在大学生的视线和体验之内,对改革开放的思索和感受,应该成为我们怀有使命感的动力之一。”

……

在燕大的毕业生大会上,每一个人响亮的豪言壮语和决心,响彻了人民大会堂。

……

大学四年,同学之中仍存在不同的观点。直到《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出台之后,对“包产到户等各种生产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的观点,才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在毕业之际,大部分人对于“经济发展是关键”逐渐成为了共识,“经济学”也由此成为后几十年中华夏的“显学”。

其实,对于1977年没有考上大学的人来说,华夏的改革开放给每个人带来的机遇也是多方面的。

日后,在王强和张小强的带领下,曾经的坪乡竹器厂,成为唐宁县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地,进而成为江宁省著名的国际化集团企业。

黄天木从一个投机倒把分子,成为怀宁的优秀民营企业家等事实。

都证实了梁海涛此时此刻的心里感受。

这是后话了。

……

梁海涛和刘娜来到了华夏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和燕京四中,看望了梁伯阳和方淑敏两人。

自从1980年第一次见到他们之后,他俩每个学期都会抽空来到学校门口,从小学一直到中学。但并没有再上前打扰他们了,只是在远处平静的看着他们,直到在眼前消失。

“下次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见到他们。”看着消失的背影,梁海涛不由得感觉心里有点惆怅。

“只要回燕京看爸爸妈妈的时候,都能见到的呀。”刘娜挽着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