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相聚三江口!(3/3)

笑道:“这地方不错,离被害人家近。”

“都江港的规模不大,由於航道和水深的关系,在附近锚泊以及靠泊码头装卸货物的全是三千吨以下的内河货船。”胡局一边陪着众人往办公楼走前,一边微笑着介绍道。

司机老杨之前没来过这儿,跟震江分局的司机同行打了个招呼,看着远处的水面感慨地说:“长江在这儿也挺宽的,只是风浪好像没我们那边大。”

镇江分局的司机小吴噗嗤笑了。

长航杨州派出所的司机老丁觉得没什好笑的,从老杨手接过烟,解释道:“这儿不是长江,长江在南边,长江比这边宽多了,风浪虽然没你们滨江那边那大但也不小。”

“这不是长江,那这儿是哪?”老杨一脸茫然。

“芒稻河,再往南就是长江。”

“这条河怎这宽!”

“杨州的几条通江河道都很宽,这的通江河道跟你们滨江那边不一样,这儿大多是天然河道,有些甚至是黄河夺淮冲出来的,不像你们那边大多是人工开挖的。”

老丁点上烟,微笑着补充道:“其实附近的几条大河以前也叫江,我们眼前的芒稻河,南边的长江,再南面的夹江,都在这一带交汇,所以西南面不远处有个地方叫三江口。现在不谈什漕运,古时候漕运发达,朝廷在三江口安排了驻军,现在还有个地方叫三江营。”

老杨虽然没什文凭,但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记得很多唐诗宋词。

好不容易来一次这儿,他好奇地问:“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写的应该就是这儿吧?”

“不是,瓜洲在西边,离这儿远着呢。”老丁是土生土长的杨州人,如数家珍地说:“瓜洲也不在江边,而是在古运河边,距长江有一段距离。”

古时候的条件不如现在,不可能把码头修在风高浪急的江边,而是在既能避风、治安也比较好的地方。可能那会儿的码头都没真正修建过,毕竟当时谈不上搞什基础设施建设。

老杨反应过来,嘿嘿笑道:“如果有时间,我真想去瓜洲看看。”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