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61章 佐那子:“橘君,帮我洗澡!”【66(3/6)

下了倒幕的首功,故而被赐予天皇名字中的“尊”字,易名为“足利尊氏”。

后醍醐天皇回到京都后,进行了第一次的王政复古,推行新政。

首先,不承认光严天皇皇位的合法性,尊之为上皇,剥夺了他所有权力。

同时废除了幕府和摄关制度,建立了天皇独裁政权,由天皇自行任免官职。

这就是历史上的“建武新政”。

由于新政未能满足武士的要求,而且仅仅重用京都的公卿贵族,故引来武士不满。

其中倒幕大将足利尊氏更为不满,他有意开幕府。

而后,足利尊氏迫使后醍醐天皇退位,并立持明院统之光明天皇。

光明天皇策封他为征夷大将军,建立室町幕府,是为北朝之始。

后醍醐天皇被迫退位后设法逃出,持着皇室象征的三神器——天丛云剑、八尺琼勾玉、八咫镜——退往大和的吉野,是为南朝。

至此,南北朝(1336-1392)终于形成。

经过多次攻防后,南朝的势力逐渐衰退。

终于,到了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执政时期,在幕军的强大攻势下,南朝灭亡。

南朝天皇把三神器交给北朝天皇,结束了南北朝时代。

这段持续了数十年的日本分裂期,衍生出来一个极严肃、绝不可等闲对待的问题:南北朝孰为正统?

对于这个问题,日本的学者们一直争论不休。

因为南北朝合一后北朝继承了天皇的皇统,所以在“黑船事件”爆发之前,虽有论争,但“北朝正统论”居优势。

例如:江户时代初期,由林罗山起草、并由林家执笔的江户幕府官方编修史著《本朝通鉴》便以北朝为正统

可是,当水户藩编纂的文言文纪传体日本史《大日本史》面世时,使“南朝正统论”逐渐有了影响力。

《大日本史》一直坚持“南朝正统论”。

水户藩编写《大日本史》的主要目的,是以儒家的道德标准来评论人臣的是非功过。

按照儒家的道德标准,流放皇帝、扶持伪帝的足利尊氏,完全是十恶不赦的叛国逆贼。

除此之外,《大日本史》坚持“南朝正统论”的另一理由是以象征天皇权威的三种神器的所归为基准。

在南北朝对立时,三神器俱在南朝手中,故理应奉南朝为正朔。

“黑船事件”爆发后,幕府和朝廷的矛盾空前激化。

尊攘志士们凭借着朦胧的感性,推导出一条等式——因为幕府主张“北朝正统论”,所以拥护“南朝正统论”就等于反对幕府。

于是乎,“南朝天子才是正统”的说法在尊攘志士之间大行其道。

尊攘志士是一种很难定义的复杂群体。

他们大多罹患了“皈依者狂热”,即后加入某一阵营的人,往往比天生就处于该阵营的人对本阵营更加忠诚、更加狂热。

若不赶紧做点什么来表达自己对朝廷的忠心,我的心里难受啊——为数不少的思想激进的尊攘志士,都是秉持着这样的心理。

明明从未踏足过御所,连天皇的面都没有见过,更未吃过朝廷的一米一粟,却莫名其妙地心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澎湃情感。

【注·御所:公元794年,朝廷迁都到京都后,此地一直是历代天皇的住所】

在尊攘志士的眼里,迫使皇统分裂的足利尊氏和攻灭南朝的足利义满,实乃万恶不赦的逆贼。

恕不知他们这种推崇“南朝正统论”的行为,反而使目前在位的统仁天皇陷于极尴尬的处境。

南朝覆灭后,传承下来的自然便是北朝一系的天皇。

奉南朝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