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七章 坏消息与好消息(2/4)

感觉就是换了一个房间睡觉而已。

礼拜天,家国放假,准备跟着爷爷奶奶去探望一下表嫂跟刚出生的小侄子。

其实他是另有目的。

许大茂把打听岳老先生下落的事情交给了他,他当然得负责到底了。

于是,他是来求表嫂帮忙的。

不过在二老的明示暗示下,他还带上了相机。

老俩口就是想让家国给小家伙儿多拍几张照片。

圆圆还没出月子,他不方便进里屋,于是就请表哥帮忙转达。

他自己则在外面应爷爷奶奶的要求,对着这出生还没到半个月的小宝宝一顿勐拍。

小宝宝都着嘴,躺在摇篮里睡得正香,对于卡擦卡擦的快门声丝毫没有反应,颇有大将之风。

而屋里,圆圆听了转达的内容后,笑着对,

“家国这孩子,心肠可是真好。这件事儿其实很好办,他之前估计是没找对人。

像这种打听过去的老人,就需要跟老人们打听,我来写个地址,你跟家国说,让他去找这位已经退了休的蒋老师,蒋老师是中文系的老人了,如果那位岳老先生在我们中文系教过书的话,蒋老师应该会知道。”

回到家,在两位老人的催促下,家国先去了照相馆,把那卷拍满了小宝宝的胶卷送去洗印了。

然后,他才出发去学校,找表嫂说的那位蒋老师。

蒋老师家就在学校里面,很好找。

家国有预感,这回他过去,应该会有收获。

不过他先没有去惊动赵山松他们,决定有了确切的消息再跟他们讲。

至于赵山松几人,这些日子过得还真的挺不错的。

虽然一开始,他们有些不踏实,既担心能不能顺利打听到消息,又担心家里面。

虽然是春耕过后才出来的,可地里的活儿是忙不完的。

赵山松一出门,家里就剩下媳妇一个人了,也不知道她能不能忙得过来。

不过好在大儿子跟二儿子家住得都不远,走之前他交代过他们俩个,让他们注意照应一下他们的母亲。

这一点倒不用特别担心。

最担心的就是家里人不知道他们现在的消息,迟迟不回去,家里会更担心他们。

….好在有刘满仓。

同是农村人,同样是与土地打交道的老实巴交的农民,他们之间很有共同的话题。

没两天,两人就熟悉得跟亲哥俩似的。

两个孩子现在也不再怕这个黑脸的叔叔(伯伯)了。

在得知赵山松担心老家那边之后,刘满仓就带着他们去了邮电局。

在他的帮助下,赵山松给他媳妇发了一份电报。

为了把事情说清楚,这份电报花了三人一天的工钱,足足两块钱,这可把赵山松给心疼坏了。

现在电报的价格是七分钱一个字,可是不光光正文要收钱,连同收件人的地址跟名字也是要钱的,所以一般有其它办法,或者不是急事的,都不会用这个来传递消息。

只是赵家屯那边实在是太偏僻了,也只有发电报比较快,而且也能确保家里人能收到。

又过了好几天,他们收到了回报,就两个字,“收到”。

这下他们心里就踏实了。

说实话,现在的他们在这里有活儿干,有固定的地方住,有饭吃,还有工钱拿,比家里的生活都好上好几倍了。

所以赵山松决定,干脆等到有了确切的消息再回去,这些日子正好也可以多赚一点工钱,最起码不用担心回去的路费了。

两个孩子一人五毛,他一人一块,那就是每天他们三个人能赚两块钱。

如果在这里待上一个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