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71章:端午节(2/3)

”马汉山把万员外的统计表塞衣袋里。

“是,是,万分感谢……。”万员外再次行礼表示感谢。

“行了,万和乡和瓦寨现在是相辅相成的邻里,瓦缸寨要发展,不可能单靠自己的,附近的村寨,乃县附近的州县,都是我们最主要的合作对象。”马汉山顿了一下说,“不过,万员外,万和乡的乡民,似乎并不那么乐意和我们合作啊,我听说你们并不乐意修路?万和乡与瓦缸寨连接的这条路,是主道,需要的田地我们花银子买了,让你们出工都不愿意?”

瓦缸寨山门到万和集码头这条路,路宽两丈全长五十里,全部按照马汉山前世所见的三级柏油公路标准修建。马汉山将此路命名为瓦万大道,此大道有近三十里在山里,此段由瓦缸寨修建,而余下二十里,马汉山要求万和乡将路基修好,然后再由瓦缸寨铺建沥青路面。但是,万和乡的乡民竟然组织不到乡民修筑路基,马汉山对这事十分的生气的,路修好了,不仅仅是瓦缸寨获益啊。

“马寨主放心,万某保证,回去后马上组织足够的乡民修路。以前所以集不到人手,主要是他们还不懂得什么叫路通财通,也怪万某,对寨主的说话没有深刻领会,现在万某知道,交通是一个地方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万员外竟然也懂得自我检讨自我批评,马汉山很是欣慰,万和乡有这样的里正幸甚。

任何时候,利益和信仰都是最重要的驱动力。

这个时代,人们基本上是没有信仰的,所以利益便成了唯一的驱动力。万和乡的人,总以为路修好了只是方便瓦缸寨,让瓦缸寨获得利益,所以修路与他们何干?

万员外刚刚想通了,只要万和乡的经济已和瓦缸寨深深的钩连在一起,修路便与乡民们的利益有关了,不用动员他们都会卖力修路。怎么勾连在一起?规划好万和乡的种植和养殖,使得全乡每个村寨的收入都与瓦缸寨有勾连,一些村寨养猪,一些村寨种花,一些村寨种茶……。

“嗯,你明白就好。走,我带你看看这片土地,这里将会建成一个现代新城,未来,这个新城与瓦缸寨遥相呼应,相辅相成,生意肯定会越做越大的,万和乡得做好准备啊……。”马汉山带万员外绕“临安园特区”慢行,这是他第一次“视察”这块地盘。

端午节,马汉山让如意楼派了厨子,在临安园大排筵席,一是应节,二是给孟良珙饯行,明天他就要往利州西路上任了。

……

端午节了,百官照例休沐,皇帝龙广宁也偷得浮生半日闲,命人在鱼乐亭中品茗赏鱼。

也许是因为没什么娱乐节目,即使是皇帝,也只能在禁宫中看看蝶飞听听鸟鸣喂喂锦鱼。当然,有一些皇帝才情好,还会吟诗作对。不过,龙广宁对这些没兴趣,他现在唯一理想就是收复大颂河山。

事实上,从东胡南侵割地日起,几乎每个皇帝都想收复失地。但真正付之行动的,龙广宁是唯一一个,虽然北伐是以韩齐胄的名义进行的,但确实是他支持的行动。可惜失败了,而且因为此次失败,使得史利远乘机坐大而剥夺皇权把弄朝政。

龙广宁现在有两大心愿,较急的是打压史党,夺回皇权。较缓的是北伐收复失地,恢复大颂版图。

可惜都不是容易的事啊,史党渗透了三司两府,大权在握,一呼百应…唉……。

过节嘛,本来龙广宁心情挺好的,但不知道为什么,看着池中快活抢食欢游的鱼一会儿后,忽然心情就沉重了起来。这皇帝,做的不欢乐啊……。

“皇上,提举皇城司王怜花求见。”龙广宁看着池中鱼发呆的时候,侍候的小太监禀报。

“哦?大过节的,王怜花什么事啊?让他进来吧。”龙广宁抬头看了一眼站在亭外远处的王怜花说。

“是。”小太监放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