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章 寓意和礼仪(2/3)

寓意找联系,每一项都能扯出不止一个礼仪。再者,一天有十二个时辰,有早中午晚,有朝暮,有暮阳,有衣食住行,有吃喝拉撒,也同样都能弄出不少程序。”

“还有吗?”

“有~!”鸟人说,“‘谐音’是最丰富的礼仪来处,几乎所有的好成语都能搞出东西,比如‘枣生桂子(枣生贵子)’的红枣、花生、桂圆和瓜子。比如‘梅开燕笑(眉开眼笑)’的‘梅花’和‘燕子’可以秀在丝织品上。再比如‘琴瑟相和’这种直接的物品,还比如象征‘多子多福’的石榴、葡萄、莲蓬……”

“火龙果!”秋千突然说道,“那个子多!”

“你个小机灵鬼蛮懂得举一反三嘛。”鸟人说道,“反正啊,就这种所谓的寓意、文化、礼仪,只要有心,能编个三天三夜。可是结果呢?往往是一套程序下来,新人累得半死不活,婆家和夫家也累得要死要活,还浪费不少钱物,当真是得不偿失。这期间但凡有哪做得不好,还容易引发各种笑话、闲话,严重的甚至导致打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秋千问:“可既然这样,人们为何注重礼仪?”

“礼仪没错,但‘礼仪’已经不是原本的‘礼仪’。”鸟人道,“远古时期,人类语言尚且没有正式形成,同部落的成员勉强通过一些‘支支吾吾’的声音分辨彼此的意义,但不同部落的人便完全没法以单纯的‘声音’弄明白对方的意思,常常出现误会。而相比‘语言’,某些‘动作’其实更加通用,比如‘下跪’,比如‘抱头’,比如‘趴在地上’,比如‘举起手’,这些‘示弱动作’往往不适合攻击,能够勉强表达‘放弃抵抗’的意思和姿态,哪怕是从未交流的两个部落也能轻松明白——这就是最初的‘礼仪’。再比如‘笑容’,这种几乎所有人类高兴时都会出现在脸上的表情,无论是任何部落都能看懂,也是礼仪的一部分。”

小狐狸说道:“也就是讲,礼仪是早期人类的‘通用语言’。”

“应该是——阿作猜的,纯靠猜测,一点根据都没有的猜测。”乌鸦继续说,“之后,随着人类的聚集区逐渐扩大,以及人类掌握了传承知识、教育后代的能力,‘语言’渐渐形成,人们不需要再依靠‘动作’猜测就能明白彼此的意思,但‘礼仪’在这个时候还是有用,它逐渐变成了区别‘长幼尊卑’的工具。比如曾经表示‘放弃抵抗’的‘下跪’,现在变成了‘臣服’、‘支持’和‘遵从’,这个时候‘礼仪’本身成了一种束缚,是‘规矩’,而不是最初的‘简单语言’。而再之后,随着人类尊卑体系更加复杂、严格、紧凑,更多的‘动作’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成为更多的‘礼仪’,或者说是‘规矩’。而且‘礼仪’和‘规矩’不止局限在‘动作’上,衣装方面也一样,皇帝该穿什么,大臣该穿什么,平民该穿什么,女子该穿什么,男子该穿什么,房屋该怎么设计、建筑,慢慢都有了规定,有了固定形制、款式。”

“不太懂,”秋千问,“你要说‘下跪’之类的礼仪规矩是为了区别尊卑,可有些礼仪明明和尊卑无关啊?比如披麻戴孝之类的衣装规矩,可以避免不了解情况的外人在不适合的场合、时间讲错话、做错事,无意中伤害到失去亲友者的感情,很有意义啊。再比如咱们刚刚讲的‘美好寓意’,那种东西挺好的,衣服的款式、形制都是有意义的,我就蛮喜欢凡间的漂亮衣装。”

“大部分确实有用,好看,有趣,但小部分只是看起来美好。”鸟人说,“好的礼仪利于生活,不好的规矩束缚自我——礼仪和规矩因此走上两个道路,但分开走的‘规矩’和‘礼仪’在某个角度有相互促进的效果。除此之外,在我看来,部分‘礼仪’是没有意义的,比如上面我编的那些‘美好寓意’,它们的作用只是叫人陷入自我感动,折磨新郎新娘,消磨新人的脾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