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两百零二章 群臣议政 危机骤显(2/2)

兵勇奋战,将帅指挥得当,何至于这般惨败。造成今日之危局,前线统帅罪不可赦,还请皇太后,治李鸿章等人的指挥不力、消极应敌之罪。”

翁同龢:“臣附议,我大清国力雄厚,装备精良,面对疲敝弱小的日本,本该是占据绝对优势。可是无论是前线的主帅,还是后方的北洋大臣,都是消极怠战。

战端未起之时,皇上跟朝臣已经提醒过李鸿章,不能过分依赖洋人的调停,是李鸿章不听,后来,倭寇先发制人,占得先机,我北洋水师已经略逊一筹。

战端既开,朝廷屡次督促北洋主动出击,丁汝昌畏缩不前,皇上严旨训斥,可李鸿章却为其狡辩。

再后来,倭寇更加是肆无忌惮,伺机寻衅,皇上申饬我军,主动出海决战,歼灭于国门之外,可李鸿章依旧屡次搪塞敷衍,结果贻误战机,致使日军在奉天登陆,前线腹背受敌。造成今日之局,李鸿章难辞其咎,罪不可赦!”

慈禧斜眼看了一眼李鸿章,“李鸿章,诸位大臣都在都在说你的不是呢,你还有什么话可以说的?”

李鸿章倒吸了一口凉气,“今日之危局,固由于众寡之不敌,亦由器械之相悬。战前,老臣已多次阐明,日军舰队已经在射速、航速、吨位上全方位超过北洋舰队。且敌舰大多是新型舰船,于五年内分批购造,而我北洋水师,已近十年未增一舰了。

北洋舰队船坚炮大,但是航速跟射速都不及日本,用于防守,尚且勉强;若用于进攻,则过于冒险。海上作战,若是敌快我慢,则是敌强我若。

当敌舰要进攻时,马上就能将我舰纳入射程范围,而当我舰要进攻时,敌舰则可迅速脱离我舰的射程,如此一来,战争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敌军的手里。其中的弊端,在黄海海战中,已经显露无疑。

何况,北洋还存在一巨大隐患,就是舰队年久失修,装备废弛,且弹药严重不足。黄海一战,北洋舰队损失五艘战船,多舰受损,且弹药耗尽,国内目前的军工完全供应不上,新一批的军需,还需数日,才能从欧洲运过来。这种情况,还让北洋舰队主动出击的话,必败无疑。”

翁同龢:“武器固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是绝非胜败之决定因素。据臣所知,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当在伯仲之间,倘若拼死一战,胜负未可知,决定胜负的,乃是士气,人心齐,泰山移,何惧他倭寇之船!

但是,大敌当前,北洋就已经畏敌如虎,退缩不前,如此懦弱之将,萎靡之军,焉能得胜!李中堂统率着的北洋跟淮军都是我大清的主力,今日水陆皆惨败,难辞其咎。朝廷若是不严加惩处,恐前方军心不稳,士气不振……”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