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二章 大局为重(1/2)

载洸刚刚还是血脉膨胀,就像是一只被笼子囚禁起来的雄鹰,眼看囚门已经张开了,自己随时都能如箭矢一般冲出去,张开被封印已久的翅膀,翱翔于天际,获得属于自己的舞台。

可是这时候却跳出来一个人,让你自个锁上门,休养生息,再熬下去,关键是没人知道何时才能熬到头。

可是他说得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这些老家伙虽然思想跟不上时代发展,但是对于国内局势稳定性的把握,还是很有见识跟手段的,他们都不希望乱。这些都是载洸之前犹豫不决的原因,万一真的因为自己的冲动,一时间弄巧成拙,甚至是败坏了大局,那自己不仅是朝廷眼里的乱臣贼子,也会成为国家跟历史的罪人。

载洸:“要是我真的听你的,反而失去了这千载难逢的大好机会,永世不得翻身怎么办?”

李鸿章:“这世上哪有稳赚不赔的买卖,无论作何抉择,都要承担其中的风险。这是绝对不可避免的。

至于其中的利弊,老臣已经说得足够多了,想必您自个心里也已经有答案,就不多加赘述了。王爷,皇太后是有意重用您的,皇上今后也还得靠您的辅佐,才能成就帝业。

这两个都是您的至亲,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他们都不会作出鸟尽弓藏的事情来。战后,即便是会限制您的兵权,但至少在工商政法领域,王爷还是可以施展抱负的。事情虽然会进展地艰难一些,但总得一步一步来,总比你冒着很有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风险要好。”

载洸听完,沉默了许久,依旧在内心权衡着利弊得失。

李鸿章则继续诱导道:“既然聊到了诸葛孔明,老臣就借由忠武侯之言,再奉劝一句吧。

《诫子书》有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王爷,戒骄戒躁,宁静修身,这才是君子之道,成事之基。”

载洸边思考着他的话,一边把权衡利弊之后,原本沸腾的血液才渐渐冷却下来,又朝他试探性地问了一句,“既然这样……你要我怎么配合你?”

李鸿章:“这方法有两个,一个嘛,就是王爷您先委屈一下,主动交出兵权,但是这样一来,没了王爷的指挥,倭寇之患也未必能解除。而且,王爷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反败为胜,战功显赫。

要是贸然收回王爷的兵权,唯恐军心大乱,那些誓死追随王爷的将领,说不定会趁乱做出什么过激的行为出来。

既要让朝廷里的君臣安心,一致对外,又想让王爷您掌握军队的指挥权,抵御倭寇,稳定军心。唯一的办法就是王爷您孤身入京,坐镇京城指挥,如此一来便能够稳住局势。”

这话也算是说进了载洸的心里了,两人的意见跟想法不谋而合。“中堂大人不愧是老成谋国,本王就跟你走这一趟,还劳烦您先到外面稍等片刻,待本王安排好军中的事务后,便跟随中堂一起进京便是。”

李鸿章听完,才如释重负地吐了口气,笑笑说:‘王爷能有此气度跟见识,始终将江山社稷放在第一位,实乃国家之幸,民族之幸,老夫这就到账外候着。’

待到李鸿章走后,载洸又将门外的几位心腹将领都叫了进来,“我要进京一趟,你们先留在这里,肃清完敌军的残余部队之后,整合后续的友军原地待命,等我进了京城之后,自然会让人给你们传达军令,到时候你们再北上,记着,没有我的命令,你们谁都不可以轻举妄动!”

慕容湛急了,连忙说:“你不能轻信那个李鸿章!你现在要是进了北京城,那就是羊入虎口!到时候他们要是借机剥夺了你的一切,甚至是伤害你的性命怎么办?”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