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二章 唇枪舌剑(1/2)

康有为:“臣,工部主事康有为,参见皇上!”

在场的人都知道,康有为是得到载洸的举荐,被授予学术阁侍读大学士之位,达到四品,才得以名正言顺地得到光绪的召见。

可是此刻,即便是在殿堂之上,康有为却仍然以工部主事自称,此举显然是为了跟载洸划清界限,虽然这么做在其他人看来不可思议,但是却让光绪十分满意,对于光绪而言,他迫切需要一个跟自己志同道合、且只效忠他一人的臣子。

光绪:“朕特旨召见康有为,与众臣共商议变法维新之事。今日朝堂之上,没有官职大小之分,没有品秩高低之别,众臣皆可畅所欲言。”

光绪兴奋地说完之后,脸上充满了期待,可是放眼望去,朝中众臣皆无一人发言,态度冷淡,这场大会刚开始就遭遇冷场,这些人明显是在利用沉默表达对康有为无声的抗议。

关键时候,载洸站出来充当主持人的角色,“皇上,久闻康大人有经天纬地之才,想必今日到这大殿之上,也是有备而来,朝廷中的许多大臣,想必都已是迫不及待地要领略康大人的胸中韬略,皇上何不先让康大人阐述自身的见解呢?”

众人都朝载洸投去了诧异的眼神,按理来说,康有为这样做,就是在打他的脸,他本应该为此气愤才对,反而站出来为康有为打圆场,让他们都难以理解。

光绪则笑了笑说:“醇亲王说得对,康有为,你有什么本领,就在这朝堂之上展现出来吧。”

康有为:“这万事都有个头,臣请皇上出题,臣方可作答。”

光绪虽然事先满怀期待,但此刻却又不知从何问起,干脆说:“醇亲王也算是我大清变法维新的先驱了,就让你来出题吧。”

载洸:“臣遵旨,康先生有言,非变法无以救中国,可是中国近三十年来,不是一直都在变法吗?

先是兴办洋务,建铁路,修船政,后又开设商办衙门,创立新军。康先生眼中的变法,与之前的变法,有何不同?”

载洸的问题极具开放性,给了康有为很大的发挥空间,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是有意给他表现自我的机会。

康有为听完,身心一振,提了一口气后,滔滔不绝地说:“纵观同光中兴三十年,所谓变法,不过是变事,所谓法制,仍然是人治。

所做之事,也只是修剪枝叶,却从未涉及根本,根如果烂了,修建枝叶又有何益?甲午一战,我大清国力远不及日本,征战乏力,足以见这三十年之努力,付诸东流,皆为无用之举。

这就好比一座宫殿,遇上微风细雨,缝缝补补,尚能勉强维持,但若是碰上狂风暴雨,则终究坍塌。如今,要想使国家强盛振兴,百姓安居乐业,就必须从根本上变法,改梁换柱,高屋建瓴。”

此刻台下的一众清流在听完他的高谈阔论之后,早已经是摩拳擦掌了。

徐桐:“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虽然有所减少和增加,然内容都是有所传承,并非彻底颠覆。即便是三千年之后的今天,大清的制度礼法,都能找到商周的影子。

特别是这个礼,是万不能变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皇上乃是天下共主,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天子之权威神圣而不可侵犯。

要是真按照康大人所言,弄出了个所谓的议会、内阁,凌驾于皇权至上,将会导致礼乐崩坏,重现春秋诸侯践踏王权相互攻伐之混乱。”

康有为:“徐大人这话不对,孟子有言,民贵为,社稷次之,君为轻。若是是君权至上不能救亡图存,那有存在有何用?

皇上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