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八十三章 帝党的解读(2/2)

赖?可以依托的。”

他停顿了一会儿,又慢慢转过身来,压低了声线说道:“朕如果手中无利刃,又要拿什么去争,去斗?赤手空拳,只是自取其亡。”

翁同龢回到:“皇上,老臣也希望四贝勒只忠心于皇上一人,可眼下的事实是,贝勒显然更亲近于皇太后些。”

光绪叹了一口气后说:“朝廷中的王公贵族,军机重臣,六部九卿,许多人皆是听命于皇太后的。

若是不能取信于她老人家,想必任何事都办不成,载洸这样做,也是有他的难言之隐的,这点,朕能感同身受。”

翁同龢思虑片刻后又说:“皇上,若贝勒真如皇上所言,老臣便可放一百个心了。

只是,贝勒此人天赋异禀,才能非凡,自古以来,像这种天降之奇才,若不是建功立业的能臣或勇将,便是权倾一时的权贵或枭雄。

这样的人物,若不能为皇上所用,对皇上忠心耿耿;则能力越大,威胁就越大。

贝勒此去北洋,虽说是斩杀了一名劣迹斑斑的庸将方伯谦,但是却没有遵从陛下下达的旨意行事;

既没有将丁汝昌革职查处,也没有向李鸿章问责,李鸿章在北洋水师的根基,尚未动摇,说到底,那北洋水师还是李鸿章的。”

“那不就是事情没办办成吗?这毕竟也是咱们多年来想干,却又干不成的事,确实棘手,将这等重任交给他,确实过于为难他了。”

翁同龢顿了顿说:“可是,皇上交代给他的旨意没有办成,可是他自个的事,却办得十分勤快。”

光绪露出了疑惑的表情,“你越说,朕越糊涂了,朕纵观载洸干的这些事,明面上都是为了朝廷,为了江山社稷着想,怎么是为了一己之私呢?”

“皇上不妨仔细想一下,贝勒此去北洋,一共干了三件事。

其一,接连两次大阅兵,一次做给洋人看,一次做给北洋水师看,现在,外国人只知贝勒,却不知皇上;再者,向众将士以及天下人立威,彰显贝勒个人的将帅之才;

其二,斩杀大将方伯谦,北洋水师一众闽系将领,连李鸿章都制不住的,如今也被贝勒治得服服帖帖,以贝勒为尊;

就连丁汝昌这个淮系将领,也完全服从于他,这北洋,如今看来,既是李鸿章的水师,又是贝勒的水师,皇上难道就没有些许担忧吗?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贝勒没有事先向皇上请旨,便将商办衙门的银子,用到北洋水师军需上;

老臣还听闻,最近李鸿章新购的一批军需,所用钱财也来自商办衙门。

贝勒俨然是将商办衙门,当成了他自己的衙门,拿朝廷的钱,给军队施加恩惠,以此拉拢人心,立一人之威信,如此,朝廷的恩威何在?皇上的恩威何在?

而且,因为贝勒在背后暗地里为李鸿章撑腰,经此一事,李鸿章不仅毫发未损,实力还有所增益。

贝勒年轻气盛,急功近利,其野心已然初现,老臣担心的是,日后,不仅是北洋水师,就连李鸿章跟他的淮军,也都成了贝勒那边的人了。”

翁同龢靠近了光绪帝,压低了声线说道:“皇上,这皇太后如今即便是把持了朝政,可她再过两年,就六十岁了,还能再活多少年?

而皇上正值壮年,这天下,迟早也该是皇上您的。

可是,此刻若是大权旁落,恐日后皇太后驾鹤西去,贝勒反倒成了皇上的心腹大患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