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九章 矛盾(1/2)

……

身为巡检营三百铁骑的队长,吴军一直兢兢业业,恪尽本分,一边约束手下,一边完成安大人所交付的任务。只是他万万料想不到,情况会在忒短的时间内,便失控到了这般田地。

自接获阿栾传讯,他将驻扎在巡检营的三百名弟兄扣除火工、卫哨等杂役,分作三班,按罗网所提供的线报,不分昼夜地将流民群落驱往西境。

吴军御下铁腕,拿军法办了几个不知进退的东西之后,麾下那帮兵油子终于明白这带疤的娃娃脸队长是个狠角。关于他面颊上的伤疤由来,也出现了各种光怪陆离的说法,还有说他是小时候在家乡杀了人,不得已才来投军的,越传越妖,吴军却从不辟谣。

马军骁捷营原是江南诸军中的精锐,姑苏城治军极严,不尚个人武勇,讲的是团体纪律。吴军的命令一经贯彻,这支三百人的铁骑队顿时化作十二枚锋锐犀利的箭镞,透过罗网的指引,一一射向地图上的白色表号,数日间堪称成果丰硕,几无落空;百兵堂大半年间都无法净空的越浦地界,倒是被吴军次第扫除,直到这孤儿岭为止。

孤儿岭不但建有夯土屋舍,周围也开垦了田地,居民非是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模样,看来便是一座自给自足的小村落。只不过这些村民未在江南设籍,便是翻遍臬台司衙门的地理图簿、民籍户口,也找不出这孤儿岭的两百余户来。但他们是有缴田赋的,秋收后谷米缴给了百兵堂,故能在此落户。

风门鹤欲从此事中抽身,自不能再提供保护,他前脚才出越浦城驿,后脚便派人收了悬在村外的风火旗。

村民正自惶惶,却逢吴军亲领一支哨队登门,唤来村中长者道:“我等奉将军号令,督促央土百姓归返原籍。你等尽快收拾启程,以免自误。”

将安生的吩咐一并说了。

原本在他看来,此事于孤儿岭众人,远比其他流离失所的难民容易。

须知行旅之人,不能没有口粮饮水,以及御寒、照明等物事。要把在荒野中挣扎求生、苟延残喘的央土流民赶往擎天山,一个弄不好是要生变的,反正留下也是死,回头也是死,进退无路,那些夹着尾巴只求一活命处的流民百姓,也可能突然发起狂来,对长枪铁马的巡检骑队展开攻击。

但,孤儿岭的居民有足够的粮食,有家有小,并未陷入绝境;离开辛苦经营了年余的新家虽不免失落,起码性命无虞,待到得擎天山附近,再重新觅地引水,建设家园也就是了,犯不着搏命求存,与镇东将军的铁令对着干。

村中长者听完了他的要求,连连点头,只道:“军爷放心。请给我们几天时间,待族人收拾细软,便往西行去,不敢给军爷添麻烦。”

岂料这一拖就是数天,孤儿岭毫无动静,吴军驱马又至,才发现村外聚集了五六百名央土流民,静谧安适的小小桃源顿成了难民营。

“军爷!”

面对吴军质问,长老也是连天叫苦:“不是我们不肯走。你也见了,这五百多人要与我们一块上路,村中囤米不足供应,未至擎天山,大伙儿便饿死啦。能否请军爷,拨点粮食给我等?”

那些流民多是巡检营自别处所驱,只是不知为何都聚集到了孤儿岭。长老之言并非无理,只是吴军手下三百人的粮秣均由骁捷营处支来,雷鸣、钟凯二位正副统领对安生这位将军跟前的新贵不怎么待见,粮草的供应都压在最低限度边缘,刁难之意昭然若揭。

适逢安生由蒹葭村回来,由阿栾那厢得知消息,随手写了张便笺,让吴军解去几车米粮,巡检营的弟兄一阵哗然,若非吴军铁腕压下,怕是要生变故。吴军对安大人这纸命令,也非是没有火气:同情归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