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两百九十三章 曾记否,立国之初?!(3/3)

堂,或者其他的事情上。”

“唯有如此,我儒家才能脱身。”

孔鲋面色稍安,但脸上依旧满是担忧。

问道:

“那怎样才能拖下去?”

“我虽是文通君,但博士学宫却是周青臣在管制,我等虽然贵为博士,但根本没有实权,也参与不了政事,就算有心给华寄挑事,恐也没法操行。”

“再则。”

“我们虽然跟不少朝臣交好,但华寄背靠的是关中氏族,那些朝臣是绝对不会为了讨好我儒家,而去特意得罪华寄的,我们根本就没办法阻拦。”

孔鲋一脸颓然。

子襄脸色也很是凝重。

他自然清楚这点,但他们没得选。

私学之路是他提出来的,也是他一手操办的,里面倾付了他大量心血,若是直接放弃,他实在心有不甘。

而且。

他想博一把。

他博华寄刚回咸阳,不会心急火燎的去做事,只会暗中调查薛县一地的私学情况。

只要他博成功了。

私学就能继续生根壮大。

不过。

孔鲋说的也没错。

其他人都靠不住,他们结识的朝臣不会贸然卷入其中,而六国贵族跟他们本就各怀心思,又如何能加以利用?这件事,他们能靠的只有自己。

只是他们没有实权,想阻止华寄谈何容易?

子襄在屋中来回踱步,脑海不断闪现各种主意想法,但都被他一一否决了。

在屋中走了数个来回后。

他终于停了下来,凝声道:“我想到办法了。”

“什么办法?”孔鲋急切道。

子襄不紧不慢道:“现在我们必须要博一把,若是成功,我儒家将成为上千年不倒的正大学派,若是失败,我儒家恐也会面临一场灭顶之灾。”

“但我想博一次!”

“眼下有探查心思的就华寄一人。”

“而他原本是在薛县任职,我们从即日起,放弃薛县,将本在薛县,甚至周边郡县的私学一并舍弃,至少在这数年间,都不会再在薛县开设私学。”

“不过这一切需要时间。”

“这来回传递消息,加上各种后续处置,至少都要一月以上,所以我们要拖延华寄至少一月以上,让他只能把精力集中到朝堂,等这段时间过后,他就算深查,也查不出什么东西。”

“儒家在朝堂式微。”

“但兄长可还记得大秦立国之初,那时我儒家在朝中还是十分风光的。”

“而今只需故技重施!!!”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