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章 市场变化(2/2)

是我不好意思跟别人讲。」

「最开心的还是我,李澈和你都拿奖了!」

「嗯嗯!继续努力!」

「加油!」

飞天奖和金鹰节都在九月,距离还远,眼下李澈要考虑的只剩《无双》了。

《无双》点映的时间在全国正式公映一周前。

在以前,进行点映的电影并不多。要么是出品方对电影有绝对的信心认为口碑可以大爆,要么是低成本电影提前点映给口碑发酵的时间。

而现在,点映就跟路演一样很常见了,而且点映过后的电影几乎部部“口碑大爆”,着实让影迷们上了几次当。

但在这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影迷们还是有天然的好奇心,还是吃这一套。

不过李澈原本认为,《无双》这种带解密性质的电影,翰博不会选择进行点映,以确保在最终上映前不会泄露最终的真相。

朱绰倒是帮忙分析了一下,她认为现在的观众可能并没有兴趣在影院做太烧脑的解谜,就算提前知道真相,观众也会在在观看时更想要去找寻细节验证。

只要影片的结构有趣,观众会很乐意一遍遍去刷,毕竟,各种反转烧脑观众看过的也不少,反转的惊喜所能带来的票房加成预期并不高。

《无双》能让翰博这么看重,也不是因为反转烧脑,而是因为这部电影有港片的经典元素,警匪、枪战、假钞……在故事之外的场面也足够好看,观众更愿意为这些东西买账。

而故事本身,是口碑延续票房数字的保障。

所以翰博进行了点映,他们还想要根据口碑反馈争取更多的排片。

原本计划30%的排片,无法满足翰博的胃口。

翰博要向院线表明,在这个缺乏重磅制作的暑期档,《无双》是最值得被追捧的那部影片,理应拿到更多的排片。

李澈想了想,感觉她讲的很有道理。

现在国内的影片市场高速发展,对观众的分析几乎每年都在变化,好的电影质量固然是根本,但是这个根本并不关键。

佳片未必卖座,从电影诞生的开始就是如此。

营销策略、档期选择、政策变化、突发事件……都对一部电影的票房有很大的影响。

李澈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就比如这次暑期档,原本的重磅制作试映反应不佳,直接选择了进行补拍,才有《无双》独占鳌头的机会,翰博的宣发策略也调整的更加大胆激进。

这样的机会如果影片品质过硬,在当前国内票房市场的容量下,也许会提高10到20亿的票房。

对于一部成本固定的影片,这些都是平白多出来的收入。

当然同期上映的其它影片也想抓住这次机会,《无双》也有一些小对手。

有两部低成本的影片已经通过优秀的口碑开始吃上红利,还有影片选择了提档,来搏这个全年第二大的档期。

不过,李澈有信心,《无双》才是这个暑期档的冠军,这个暑期档,是属于自己的!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