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五章 逆流而行(2/3)

承乾,你为何不拍手?可是有什么别的看法?”

环视一眼四周,见都是熟人,李承乾才说:“其实吧,儿臣挺欣赏隋炀帝这个人的。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能便利一些。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魏惠王开凿的鸿沟,也是如此。

再往后,运河的存在,让南北的交通变得便利了不知道多少,否则的话,南北划江而治也不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隋朝在天下统一后即做出了贯通南北运河的决定,其动机肯定不是为了征服谁,因为此时天下已经完成统一。

就儿臣看来,隋朝这么做,估计是经济方面的动机。中原在很长时期内,经济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北方的经济比南方进步。但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四百多年的混乱使北方经济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此相比,南方经济获得迅猛发展,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以前都是北方人看不起南方人,可是隋朝的初期就变成了南方人看不起北方人。

隋朝统一天下后,应该格外重视这个地区,然而隋朝定都长安,其政治中心不能伴随经济重心的发展变化南移。若是因此而迁都、调兵之类的,估计天下就乱了。那个时候的突厥,可不是什么省油的灯。最差的情况,估计内忧外患会一起爆发。

因此,朝廷需要加强对南方的管理,长安需要与富庶经济区联系,需要南方粮食物资供应北方,不论是中央朝廷还是官僚贵族或是北方边境。同时,长时期的分裂阻断社会南北经济的交流,时间长了,南北发展必定出现巨大的差异。杨家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北方人,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情内战将会在所难免。而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到这一时期已迫切要求南北经济加强联系。想要坐稳皇位,杨家就必须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增强南北的交流。

另外,隋朝开运河不仅仅有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世族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力量甚至一度能够碾压皇权。隋朝统一后,他们仍依恃其强大的势力,企图与中央政权抗衡。当时五姓七望还稍微老实写,江南的氏族是最不老实的,他们的动荡,使皇权面临严重威胁。

皇帝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东突厥、高丽等边境敌国,对中原亦是大患,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这些军队仅靠屯田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这样一来,南北运粮路途遥远,除了开凿运河以外,基本没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啊,至少站在皇帝这个角度来讲,开凿运河算不上单纯的劳民伤财,反而具有深远的意义。若不是运河的开凿出现了问题,酷吏当道,百姓民夫如猪狗被役使。估计,隋炀帝也不会落得这么个谥号,受后人唾骂。”

一番话说完,李承乾抬起头,见所有人都错愕的看着自己。

也是,隋炀帝到现在被口口相传的谩骂不知道多少年了,在所有人的印象中,这就是一个十足十的暴君。自己这番话听起来,怎么也有点为他开脱的意思。

这不行啊,从众才是所有人的生存之道。当所有人都在往东走,你一个人转头往西的时候,要么会被人潮裹挟着继续前进,反抗不得,要么被踩在脚底下,被后来者践踏。

想到这里,李承乾就下令船队靠边停船,暂时歇息,回过头来对目瞪口呆的众人说:“我就是随口说说,你们也别当真。也或许,这只是我主观的臆断呢。”

“吓死我了,皇兄啊,你可千万别对外人说这样的话啊。”

长舒一口气,劫后余生一般的李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按个威胁船上的人,不允许他们把这件事泄露出去。

长孙若无其事的走到李承乾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