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四章 苍穹下最威严的人(2/4)

建议。

长孙无忌作为元老级别的大臣,自然是第二个发言的。

起身行礼,长孙无忌道:“启禀陛下,微臣认为,贞观乃是盛世之始,陛下即位,盛世应当延续,所以,年号定为永盛,比较好一点。”

永盛....

听起来就不如贞观好听,太直白了啊!

心里虽然这么想,李承乾却只能点头说:“永盛寓意不错,且作为备选,其他爱卿,还有什么建议吗?”

马周和长孙无忌已经发言完毕,余下的朝臣们才开始踊跃的提案。

到最后,李承乾不得不命秘书监先把这些提案记下来,好慢慢参考。

这取年号跟给孩子取名一样,不同的是,年号可以让人建议,最后选择一个合适的就好。而给孩子取名字,任何人的插手都会让人觉得不舒服。

年号的事情告一段落,接下来,才是重磅戏。

在所有朝臣期待的目光中,李承乾拿出自己的第一份圣旨,交给张赟,拿下去宣读。

张赟的声音,在大殿之上响起:“皇帝诏曰:朕唯闻克定敌患、治世有功者,当享万金锦缎之赐,升官封爵之功。今尚书右仆射,赵毅,登州境内发展海运、治理盐碱、创立造船厂有功,特封其为新泰县伯。

房家次子房遗爱,数上战场,尤以救驾有功,特封其为梁水县伯。杜家次子杜荷,亦救驾有功,特封其为台前县伯....”

圣旨中有名的,都离班而出,跪倒在地,脸上的笑意,怎么也收不住。

新皇登基,势必要封赏一批爵位,正因为如此,房遗爱等人的功绩,才一直没有被李世民特意加封。没有功劳就没有爵位,伴随着国朝的安定,这将是铁则。所以,李世民宁可选择让这些人的功劳,一直到李承乾登基的时候再被封,也不愿意让他为了笼络人心,随便乱封。

当然,以李承乾的脾气,宁可不封爵笼络人心,他也不会强行封赏的。

不仅是爵位,官职上,程处嗣等人,也获得了升迁。虽然依旧不如他们父辈的官位,但是至少也在朝堂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武院的学生,如今仍在培养中。举世攻唐以后边疆再无战事,对他们而言,或许是一种悲哀。

至于爵位的削减,李承乾没提,也不想再动手了。

李世民在位的时候,已经将该削减的爵位都削减了。剩下的,再动,就有点过分了。说到底好多人家,确实是立下大功的,要是还削减,皇家也就太薄凉了。

所有人都对新皇登基的封赏满意,就这样,尽管好多老臣集中起来告老,但是朝堂依旧没有受到多少的影响,朝廷各个部门依旧稳定的运转着。

此外,内部封赏中一样重要的,还有太子和皇后的归属。然而,李承乾也只是册封苏媛为皇后,秀秀阿史那雪和武媚为贵妃,就没了下文。至于为何不立长子为太子,很多大臣都想问问,却都按捺住了想法。

内部的封赏以后,就是对外了。

太极殿之上,各国的使节,都捧着厚重的礼单,向李承乾俯首称臣,并且衷心的表达了希望跟大唐保持友好关系的愿望。

大唐皇帝换人,对他们而言,自然是要尤其注意的事情。更何况,举世攻唐,本身就是在李承乾的主持下进行的。

使节们奉上的礼物,李承乾收了一半,剩下的一半,则充入了国库。

大朝会结束,计算了这些礼物的价值后,弃宗弄赞忍不住的感慨:“单单这些礼物的价值,就赶上大唐一半的税收了吧。不得不说,你现在,真的是苍穹下最有威严的人了。”

漫步在朱雀门前,李承乾笑道:“这话可不对,或许对你们而言,朕是最有威严的一个,但是在大唐,朕上面还有两个人呢。就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