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55章 再见宋文轩(2/3)

也是事实啊!”

杨铸看了看他,发现他貌似不是硬犟,于是摸着下巴琢磨了一下:“小斑鸠,老实交代,你窝在办公室里有多久没出去探探风了?”

宋文轩觉得杨铸看着自己的神色有些奇怪,心中惴惴之余,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现在同行之间的提防心理很重,再加上有这么一摊子人要管,所以我开春后就忙着准备去纳斯达克上市的事情,没怎么去参加那些乱七八糟的行业会议了。”

杨铸啧啧两声:“小斑鸠,不得不说,您老人家的心可够大的啊!”

宋文轩闻出一股不好的味道出来:“六千大大,究竟怎么了?”

杨铸没好气地说道:“怎么了?你们这行的泡沫马上就要破了,那些聪明人现在已经在开始跳船了,你还问我怎么了?”

宋文轩大惊:“不会吧?现在互联网行业火的不要不要的,这一久还时不时的有投资人找我呢!”

杨铸翻了个白眼,现在肯来找你的投资人,不是想把你手里的项目当跳板就是自己真的蠢,偏偏你还一副逍遥自在的样子。

嗯……

后世虽然对2000年的那次互联网泡沫崩溃有所耳闻,但是其实还是有不少人不知道其来龙去脉的。

简单来说,现在华夏的互联网行业之所以能这么火热,其实全都是跟风漂亮国的原因;漂亮国的民众和投资机构看涨互联网行业,那它就大火;反之则亦然。

但是好死不死的是,其实现在哪怕是漂亮国,其实也没有找到互联网行业合理的变现方式和营收手段,更多的是作为跟股民和投资者“讲故事”的道具。

在东南亚金融风暴后,吃饱了的漂亮国金融监管大幅放松,而且在1998-1999年还迎来了低利率的流动性充裕期;这时候漂亮国的投资者,出于对新商业模式的向往,不少风险基金都热衷于把钱投向这些互联网企业。

手上握着大把现金的人们在四处寻找“钱生钱”的渠道,而互联网在那时则成为了人们完美投资标的,因为互联网在那时本身就充满各种可想象的概念。其实,绝大部分概念都是“讲故事”。

在这段时间里,但凡一个网站有特色、有卖点,就会有投资基金找上门。然后这个网站就会被花钱来包装上市,也就是所谓的“烧钱”;这时候大家都不谈利润,只谈概念、资本运作这些东西。

很多网站也因此在纳斯达克上市了,于是有股权的人摇身而成为成功者并套现。而成功了的人,又会将套现的钱投入到创办新的互联网企业中。新的互联网企业继续后,有股权的人又继续套现,如此循环。

可是到了1999年,为了防止经济过热,漂亮国的利率被美联储提高了6倍。由于货币政策的收紧,机构和个人都加速从股市回流资金,互联网公司的股票开始受到冲击。

此外,互联网公司领头羊——微硬公司早在1997年就被指控垄断了。并且到了1999年,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法院已经收集到充足的证据,微硬面临被拆分的风险,科技巨头可能陨落的消息加剧了那些触觉敏锐的投资机构对科技股的恐慌心理。

于是乎,这些触觉敏锐的投资者本着“最后干一票”的目的,通过各种手段鼓怂许多互联网公司上市,于是1999年下半年出现了大量互联网上市企业;

其实这时候漂亮国的互联网泡沫已经算是破灭了,只不过因为那些刚上市的企业股票依旧处于6个月限售期中,交易量相对较小,因此民众看不出什么来。

但是随着2000年上半年的到来,那些过了6个月的限售股开始解禁,科技股的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