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章 喜服(一)(2/3)

便叫一旁的太监搬了椅子来赐坐。

平乐愣了,就是功勋卓越的大将军,位极人臣如她夫子凤靡初面见父皇都得一直站在,她父皇居然给一个第一回见面没半点功劳,也没显赫家世的女子赐坐,这可是与当今皇上太后平起平坐。

太后和颜悦色,“请姑娘入宫,是想叫姑娘来看看平乐的这件喜服。”

平乐道,“我出嫁穿的喜服,为何要叫她进宫来说三道四。”

太后瞪去一眼,平乐就是有再多的牢骚都只能噤声。元帝仪道,“喜服是给公主大婚时用的,自然是公主喜欢就好,实在不必我来插嘴。”她看向平乐大婚时要用的嫁衣,称赞道,“宫中的绣娘真是手艺非凡,巧夺天工,瞧这花绣得真是好看。”

平乐抿着嘴得意洋洋,这还用她说,她是宫中最得宠的公主,婚嫁用的一切当然也要是最好的。

元帝仪视线移到了宫娥手里捧着的托盘上一颗颗浑圆硕大的东珠,“这个是,用来镶嵌在凤冠上的?”

太后道,“平乐想在衣袖两边也放两颗东珠。”

元帝仪柔柔笑道,“我虽是没见到凤冠,光是看了这嫁衣,却也觉得凤冠定是华贵无比,这一整套凤冠霞帔穿在公主身上,定是美艳绝伦。本来公主出嫁排场定是平民百姓所不能比的,这么大的东珠,若是寻常人家把它换了银子,应该够吃十年了吧。”

皇帝问道,“姑娘的意思是?”

元帝仪撇过头去,暗暗抹了抹眼角,再回过头来,双目通红,一副梨花带雨的娇美,“这样的喜庆时候,我真是失礼了,只是想到刚刚进宫前在街上看到行乞的乞儿,想到这东珠若是落到他们手里,或许已是改了他们的命运,便是有感而发,皇上恕罪。”

“姑娘真是宅心仁厚。”皇帝摆了摆手,居然就听了元帝仪这么几句就叫宫女把那些东珠,哪来的送回哪去,“朕是一国之君,天下的百姓都是朕的子女,确实把这些用在改善民生上更有意义。”

平乐又一次傻眼了,“父皇,你怎么说话不算话。”她跑到太后身边摇晃太后的手臂,“太后,这喜服上怎么能没有东珠来点缀。”

太后安抚道,“你这喜服已是比你之前出嫁的几位皇姐都要华丽了,少了几颗珠子也没什么。平乐,你先出去。”

平乐嘟起嘴来,太后只叫她退下没叫元帝仪,那就是有话要跟元帝仪说,可什么话是她听不得的,她想问,可想到这几日太后因为元帝仪转变了态度,又不敢再多嘴惹太后不高兴。

只得瞪了元帝仪后,心不甘情不愿的道,“是。”

皇帝摆了摆手,服侍他多年的老太监张年会意,把殿中的宫女也撤了。皇帝问道,“姑娘腰间的羊脂玉,不知是从何而得?”

元帝仪摸了摸那玉佩,放在手心里把玩道,“这是高祖之物,也不怕皇上笑话,叔伯家中生的都是儿子,我这一辈里就我这么一个是女孩,得家里人怜惜,就把玉佩给了我了。”

太后急急问道,“不知姑娘高祖的姓名是?”

元帝仪面有难色,“这个恕我不能相告了,我离家时,爹娘千叮万嘱,不许打着家中长辈的名姓招摇,以免日后若是不小心做了什么有损家门的事会给家中抹黑,不论谁人问起,都不能透露。”

皇帝略微失望,想了想又问,“姑娘祖籍何处?”

元帝仪看着皇帝笑道,“我是南蛮人,不过听闻高祖是皇都人。爹娘说我在皇都似乎也有亲戚,只是隔了那么几代不往来想必也疏远了,也就没说我那亲戚是叫什么名字,只稍稍提及似乎论辈分要称我一声。”她重了几分语气,不经意道,“堂姑姑。”

太后眼角抽了抽,赶紧抚了抚眼角,“日后你我两家就是亲家,若是姑娘有什么需要的,尽管开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