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七十六章 威尔的解释(14)(2/3)



“叔叔!”

艾达再次尖叫起来,威尔用悲伤的表情看着艾达。

“很不幸。怀特家族的财富实在是太大了,吉米怀特在继承人中处于靠后的位置。如果他像怀特三姐妹或者科尔顿一样有权立即获得遗产的话,我想他不会考虑到冒这么大的风险去计划连环凶案这件事。因为对于吉米怀特来说,一旦有了既得利益,就不太可能去考虑高风险的事情,毕竟在这座庄园内犯下连环凶案,这种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就是因为他没有这种既得利益,所以才考虑到清除前面的几个继承人,才能顺利地让他得到怀特家族的财产。

一般来说,在犯罪之前,理性会克制冲动。但一旦他们决定犯罪,那么他们就会倾向于做出对他们有利的行为。

吉米怀特也是,他会被眼前的利益冲昏头脑,认为自己的计划天衣无缝,永远也不会被警方抓到。”

“但是威尔先生,你是不是遗漏了一些事情?毕竟有贪图怀特家族财产动机的人,吉米怀特并不是唯一的一个人,其他人也有这样的动机。”

偶尔,约翰警长也会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还有现在坐在那里的莫妮卡小姐。”

(天呐,约翰警长,你不要总盯着我好不好!)

我有点恼火,但我知道,约翰警长的观点并没有错。

当一个凶案发生在推理小说中,动机当然是警方或者侦探最先考虑到的破案要素。

据说,推理小说一般遵从三个方面来查明破案线索的:查明罪犯是谁,查明犯罪使用的诡计,和揭示犯罪动机。

大多数推理小说都在每一个细节上揭示了罪犯的动机。

推理小说中的侦探也会调查罪犯的动机,直到他完全破案。如果动机不足,读者将无法理解罪犯为什么要这样做,并且会觉得推理小说的逻辑会很奇怪。相反,也有很多推理小说的动机太明显,无法用来做调查陷阱。

但实际情况略有不同。

实际上,真实可靠的证据可能会比犯罪动机更为重要。此外,像我所在的现代社会中,在高科技做为支撑的现代法医技术情况下更是如此。

不是我不考虑犯罪的动机,而是像这部推理小说中约翰警长一样,单单只了解了犯罪动机后,每次都要把我放到嫌疑人之中。警长,等你抓到凶手后直接听凶手说更准确吧,何必总盯着我呢……

此外,还有出于对他人偏见而犯罪的无动机犯罪,即所谓的无动机犯罪。当然,以目前小说所处的时代来说,这些犯罪学领域对他们来说还是有些太早了。

“当然,单凭动机,不代表吉米怀特先生就是埃琳娜小姐凶案的真正凶手。”

威尔马上解释。

“在查看了随后发生的事件后,我得出的结论是,第一起案件的罪魁祸首就是吉米怀特先生,这点我会在后面解释。”

“但在接下来的第二个案例中,吉米怀特却成为了受害者……那是为什么呢?”

约翰警长反问。

“根据歌曲歌词上演的第一起事件表明,吉米怀特先生计划并实施了第一起连环凶案。

换句话说,无论第二起案件中的受害者是谁,案件本身首先肯定是吉米怀特先生策划的。包括下一步要参照执行的&am;am;lt;星期二&am;am;gt;的歌词。”

“那么威尔先生,我可不可以理解为,吉米怀特先生实际上是因为受害者防卫而意外被害的?”

约翰警长惊讶地叫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