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二章 开战吧(2/3)

匡胤兵变说事,谈谈他是怎样的大逆不道,赵匡胤找他儿子为的并不是这样一个结果,本来这件事情应该有两个结果,一种是震住李筠,一种是逼迫李筠,赵匡胤想看到的是第一种,可惜令他失望了,他看到的恰恰是第二种李筠反了,他发檄,昭告天下,自己是正义的一方,就差没用喇叭喊,天下想帮我的快快来啊,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了,但冷静下来,李筠仔细一想,自己准备的确实不充分,应该去找找外部力量,哪里有外部力量,早期刘钧不是要和自己联合吗,此时不拉他下水更待何时,想到就开干,他义无反顾的去找了刘钧,到了刘钧的军营,他就后悔了,自己向刘钧称臣,本来是要求援兵的,结果一看北汉的兵,心凉了半截,这也太差了,这是什么军队啊,比自己不知差了多少,可话已经放出去了,能将就用一下就用一下吧。同样,这一见面,刘钧也大为吃惊,他很害怕,李筠比他想象中的还要强,这是一个帮手还是一个敌人已经说不清了,他恐惧李筠自己壮大起来,就想到派个人去监视李筠,派了监军使者看着他,李筠自从见面后,就觉得刘钧对自己没有什么帮助,基本不怎么理会刘钧,今天居然给自己派监军使者,赵匡胤的面子我都不给,你算老几,这个监军使也很不识趣,看李筠这么时间不理他,就自己去找李筠,想跟他探讨怎么打仗,结果,李筠拒而不见,两家的裂痕就在这样一次次的猜忌中一点点加深,在这状况下,两家联合了,李筠首先发兵,占据了治以南的泽州,今天那个地方叫做晋城,是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它处于河南边界上,据洛阳和开封都不远,这片地,古时候就经常打仗,最著名的就是刘项之争,刘邦项羽这么时间,其实争的就是这一片,李筠开了个好头,却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把这个好头一点点的给抹掉了其实李筠是个很能打的人,但他的主要能力是守,攻他并不擅,但现在既然选择造反了,那就不能在这磨蹭,还得继续往下打,但无论干什么都要有一个步骤,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李筠手下有一个高人,唯一的一个高人,告诉了李筠该怎么做,一条正确的路,如果按照这条路做,也许赵匡胤会失败,也许李筠真的能当皇帝,也许有太多的也许,可前提是李筠得听。这个高人名字叫闾丘仲卿,一听名字就很厉害,他告诉李筠‘你现在属于孤军面对大梁,你的军队远远不及赵匡胤的禁军,如果说你和赵匡胤硬碰硬的话,那你绝对不是赵匡胤的对手,你的军队将会溃散,你唯一的道路,是先占据一片地,稳固自己,壮大实力,在和宋慢慢较量,这样,你才有一线希望击败大宋,你应该赶快把黄河以北这片地占住,也就是沁阳和孟州,之后,度过江,占据洛阳,将陇西全部占住,之后,你才可以和赵匡胤一较高下。高人就是高人,而这个想法就是赵匡胤最怕的方式,对赵匡胤来言,此战至关重要。李筠是全国第一个挑起反旗的,开国第一仗,许胜不许败,而且,绝对不能打持久仗,要知道,想反的可绝对不止李筠一个,一旦打起持久仗来,这些人就会按耐不住跳起来,到时候,自己面对更多的敌人,大宋可能真的就不保了,这一仗,不仅要赢,还要快,赵匡胤最怕李筠和自己打持久战,可是他的担心落空了,要知道,给李筠出主意的人一定不会少,能不能再这些主意中选出正确的那一条,就是一个考验领导能力最有力的表现,很可惜,李筠没有通过,他把闾丘仲卿的话当了耳边,直接忽略,反观赵匡胤就不同了,他得知消息后,立即找来大臣商量,做的第一步,就是占据太行山的要道,这些山区路途,易守难攻,一旦被李筠占据,后果很严重,他听从众人的意见,对北汉实行东西夹击的局势。我们看宋朝初年的地图,北汉处在的地方就好像是契丹的一条尾巴延伸出来,形状就好像好望角一样,一直延伸进大宋,正好凸出一块,赵匡胤可以牵制北汉的军队,东西夹击他,从这一点就可以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