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三章 开打开打(2/3)

止自己不再家的这一段时间,有其他不服管理的人来骚扰他后方,他将吴廷任命为东京留守,赵光义为大内部点检,韩令坤率兵驻守河阳(即孟州)。赵匡胤这种安排是大有深意的。吴廷是个厚道之人,在李筠问题上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他又令赵光义控制近卫军队,以保证不会发生大的变故。好友韩令坤驻河阳,进可攻李筠,退可防东京变故,一旦东京出事,他可以马上回兵,保证根据地不失。一切都安排好了,五月二十一日,赵匡胤大军开拔,走出城门的时候,他回头看了眼这熟悉的城门,多少年过去了,他早已经不是那个任人欺侮的少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心思缜密,老练果敢的皇帝,他身经百战,见过无数的人跪倒在他的面前,见过死人堆积如山的战场,他见过那个短命的王朝,他决不允许自己创建的这个王朝会变成下一个后周,曾经,他驰骋沙场,卷残云,旌旗蔽空,今日,他要告诉自己的敌人,做自己的对手,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二十四日,大军到达了荥阳,在洛阳的留守是向拱,他给了赵匡胤一个建议,告诉他应该趁现在李筠的部队还未真正集结完毕,赶紧跨过黄河,陈敌军扎脚未稳进行攻击,如果再过几日的话,李筠的部队一旦集结完毕,在想打就比较费劲了,在这一点上,赵匡胤的先锋做得很好,高怀德和石守信牢记赵匡胤给他们发布的命令,千万不能让李筠抢先占据太行山的要道天井关,受命以来,两个人日夜奔袭,抢占要道,可令人费解的是,天井关,自古以来兵家必争之地,易守难攻,是中原地区和北方的咽喉要道,可李筠竟然没有派重兵到这里,而赵匡胤,早在当年和柴荣北伐契丹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天井关的重要性,当李筠起兵造反的第一时间,他就想到了天井关,而李筠,闾丘仲卿早就告诉过他应该怎么打仗,可他脑袋根本就没往那方面想,和赵匡胤相比,他的政治和军事简直像小孩。

高怀德和石守信占据了天井关后,立即开始进行了下一步的行动,两个人分兵两路,沿着山间小路急进,袭击了泽州和潞州之间的平,李筠的运粮道,一战斩首了三千余人,慕容延钊,王全斌又从东路进军,迂回到泽州附近,与南路成功会师,极大地阻止了李筠的南下,而如今,在前锋打了胜仗后,李筠也得到了消息,他很焦急,不过他还是有点压不住脚,更加令他焦急的事还没开始呢,过了不久,另一个消息传来,赵匡胤到。

不过他还不用担心,赵匡胤虽然到了,但一时半会他们还见不到面,因为赵匡胤遇到麻烦了,而这个麻烦却让人哭笑不得,六年前,赵匡胤其实是来过这个地方的,那时候,他可以策马奔腾,可如今,走路都费劲,原因不是什么有人阴他,给他下扳子,而是他自己的老百姓们干的。太行山下的地方官员,担心李筠大军南下,就联合百姓边彩卵石,经羊肠古道堵塞住,却不料,这却成了赵匡胤前进的绊脚石,这下,可愁坏了赵匡胤,军情似火,这得耽误了多少事,他马上发动军民搬石头,而且,为了起到表率作用,他亲自上阵,赵匡胤会功夫,劲大,上去就搬,手下宰相,将领,士兵们一看,老大都动手了,自己还差什么,赶紧帮忙,一时间,搬石头的动力大增,无论什么大官,小官,将军,士兵,统统改行当起了搬运工。大家把石头搬到一处平缓的地方,由于石头太多,居然用石头堆出了一座城池,一个新的城池就这么诞生了,当天夜里,大家都很累了,赵匡胤就让大家住在了这里,经过修整,这里成了一个小城市,人称碗子城,历经多年霜雨雪,直到现在,依然还有这座城池

当天夜里,赵匡胤难以入睡,明日,将会有一场大战,决定了未来数百年的历史,石守信已经和他通过消息了,他们将在胜利的战场上等待赵匡胤的到来,不论前路多么艰辛,但既然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就断断没有回头的可能,其实,当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