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七章 李重进的衰落(1/3)

第十七章

李重进的这一次调任,可以说是他人生衰落的起点,从此往后,京城里的大小事务就再也与他无关了。而他的办公地点也从开封改到了扬州,生活的环境的确是比以前要好多了,毕竟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环境问题只是个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好环境是用来养老的,不是用来奋斗的,这一调任让李重进一下就和赵匡胤拉开了距离,从此以后,赵匡胤在中央办公,他在扬州办公,京城的事他鞭莫及,而京城的是还往往都是大事。等到了赵匡胤继位以后,他的待遇就变得更差了,对他,赵匡胤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免去了他侍卫亲军都指挥使的职务,混的这个惨啊,原因是什么,我们想想,在赵匡胤在没当皇帝前,他是殿前司的一把手,李重进是侍卫司的一把手,两个人明争暗斗,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关系就得向两个极端发展,不是朋友就是敌人,看后来的发展两个人应该没混成朋友,估计也肯定结下过梁子。现在轮到赵匡胤上位了,报复的机会也就来了,当年和他关系好的,像什么石守信,王审琦,高怀德这批人,都换了帽子,纷纷进了领导班子了,自己的亲信,兄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而当初和自己有过节的,大概就是侍卫司的那几个人,最高的就是一把手李重进,他的待遇是被升官,升了个中书令,一个彻头彻尾的虚衔,什么叫中书令,名气听起来很大,实际作用就类似于今天的顾问,顾问嘛,顾名思义,顾得着那你就就问一下,顾不着那就不麻烦你了,具体顾得着股不着,那就看是谁在这了,李重进嘛,估计就不怎么能顾得着了,所以他基本就没怎么问过,不过李重进先生不要哭,有人比你还惨,你的手下,侍卫司的二把手,韩通,陈桥兵变过程中间唯一一个被杀的人,兄弟不容易啊。面对着这越来越不利于自己的局面,李重进决定先发制人,他主动要求进京去拜见赵匡胤,按照一般的情况,赵匡胤对这种主动来承认新朝的节度使那是求之不得的,这种人是来一个,投降一个,来一个,就多一个承认自己地位的人,对于这样的好事,赵匡胤恨不得用八抬大轿把人抬来,不过今天到了李重进这,情况就有点略微发生改变了。

赵匡胤不见他,还个自己想了个好理由,他找了一个人,名叫李昉,这可是个大人物,大才子,家。赵匡胤把他找过来,由于赵匡胤自己了解自己的水平,那真是采有限,只好让李昉代自己写一篇章,写给李重进,这篇章是有要求的,不是瞎写的,赵匡胤是要写成什么样呢,首先这篇章的主旨是是绝对不能让李重进来见我,一定要拒绝他过来,但是呢,你又不能说的太明显,要委婉,一定要表现出我和李重进关系很亲密,要拒绝的自然,让他无话可说,总之就是什么青山不改,绿水流之类的话,简而言之吧,章难度很大。

尽管有难度,李昉还真就写的出来,才子就是才子,他怎么写的,我感觉这话写的很精彩,这里我摘一段原‘君为元首,臣为股肱,虽在远方,还同一体,保君臣之分,方契永图,修朝觐之仪,何须此日’不是很难看的一段言,我就不解释了,这篇章给了李重进,把他想来朝贺的心活生生的压了回去这里有一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说了这么半天,为什么赵匡胤要拒绝李重进朝贺呢,我们从两个高级且平级的领导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我们极有理由怀疑这可能是因为李重进和赵匡胤之间有隔阂,想当初,他们俩一个是侍卫司的老大,一个是殿前司的老大,所谓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啊。可惜他俩都是公的,也许他们两个就是明争暗斗,打的满地开花,不要说是两个高级领导了,就是两个小集体,都有可能因为天日久的竞争关系而产生隔阂。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的高中,当时的重点班有六班和七班,结果年主任为了保证清华北大生的质量,决定撤掉一个班的生,就在这两个班中裁掉了一大批优秀分子,分到了各各普通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