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十二章 皇帝也闹心(2/3)

和自己一样大的掌兵权,所以赵匡胤发明了这么一个三方互相谁也管不了谁的方法。而我们现在再回头看看,殿前都指挥使管殿前军,马步军都指挥使管骑兵,步军都指挥使管步兵,大家各司其职,谁也管不着谁,谁也不可能调动所有的兵种,这样就能大大削弱领兵将领们的权力,而且这样做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好处,那些被赵匡胤削掉的人,多是在军中声望很高,威望大的人,而被留下来的这些人,以前在他们的上司面前都是一些不入流的小型军官,现在,虽然上位了,但这些职位的地位变高了,可在人们的思想中,他们依然还是不入流,他们现在算是一把手,但是现在的最高一把手地位却直线下降了,权利变小了,地位也降低了,举个简单易懂的例子,好比全国是一个班级,那写曾经的大头们就是班,副班,委等等高官,忽然有一天,老师【也就是皇帝大人】一声令下,把班,副班等等人全撸了,而且在也不设这些位置,这样,各科的科代表们就变成仅此于老师的最高统治者,可在普通同和老师心目中,他们依然是那些曾经的课代表,地位没有实际变化,话粗理不粗,大概就是这么个道理

这一个调整,也耗费了老赵不少的心血,但是呢,由于自己皇位得来不正,赵匡胤依然还是很不爽,在他眼中,这些将领们的权利还是太大,根据他自己的理念,最好是全国的活都自己来做,什么权力都自己来抓,如果有能力,最好所有的官员都不要了,什么都归自己管,可是他自己毕竟是人,也实在是没有办法,思来想去,他又想出一招,现在的这些将领们权利还是太大,【这些生在赵匡胤时期的武将真是倒霉,赵匡胤一辈子就跟武将过不去,使劲贬低使劲削啊】

于是就在某一天,赵匡胤又笑呵呵的找来这些将领,告诉他们一个消息,以后你们只管带你们的兵,但是你们调兵的权利没有了,也就是这些人只能帮赵匡义练兵,但是不能给你们用这些人,那么赵匡胤那让谁来调这些兵呢,赵匡胤又重新设了一个机构,鼎鼎大名的枢密院,请打击记住这个组织,他是掌兵的地方,主要职责就是专管调兵,另外说一句,这些枢密院其实是官组织,而且是越往后期越。这样,领兵的没有调兵权,带兵的手下还没有兵,看谁还能威胁自己,而且,为了表现出自己对将士们身体的关心,经常让他们到各地旅游观光,他还规定,这些军队三年一换防,就是说,这十万人,今年在你手下,归你带,三年后,等你和这些兵都混熟了。开始在军中有一定威望的时候,人家换防了,来的全是新人,跟你不熟,就算你想造反,人家凭什么跟你造反,而且本着更上一层楼的精神,赵匡胤又把兵分开来管,一半驻守京城,另一半派到边地,京城兵变外边管,外边出事京城也有兵,可谓是用心良苦啊

但是,天下事都有它的两面,有好的一面就必定有坏的一面,这样固然是能极大的阻止内部的叛乱,可是到了后世,这种制度的弊端也就同时显现了出来,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而且官带兵,这样的的确确是能组织兵变,但是坏处明显就大于好处,军队的作用是用来打仗的,打不了仗的军队还有什么用,都不用到宋朝后期,在宋朝的大部分时间,大宋军队其实都是处于一种瘫痪状态,军队没有战斗力,谁也打不过,到了最后期,宋军实力和意大利的军队有一拼【意大利军号称是世界上最没有战斗力的军队。实例:二战时期蒙哥马利将军在一次惨胜之后,带着为数不多的军队回大本营,到了半路,手下副官报告,出现不明大军数十万,但是,蒙哥马利将军对天叹,天亡我也,再派人去打探,回来的人兴高采烈,蒙哥马利将军很纳闷,怎么回事,回来的侦察兵告诉蒙哥马利,来的这数十万军队是意大利军,当时蒙哥马利将军感觉神清气爽,弟兄们,是意大利军,我们回国又多了一项军功啦,于是,这为数不多的军队光着膀子冲向意大利的军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