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章 那时少年(2/3)

走了很久,来到了第二站,这次,他了个心眼,想找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人投靠,于是,他来到了随州,这里,有他的叔叔董宗本,是他父亲的好朋友,董宗本看见他很高兴,热情地接待了他,让流浪在外的他第一次感觉到了温暖,他住了下来,可好景不,他发现现实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生活在别人的屋檐下,始终要看着别人的脸色行事,有一天,董宗本的儿子董遵诲来找他,这是一个年少轻狂的纨绔子弟,最近他经常来找赵匡胤,总觉得这个外来的小子别扭,处处找茬,看着他的到来,赵匡胤很无奈,只得招待,尽宾主礼仪后,他们就开始讨论天下大事。开始还有分寸,但越往后越激烈,两个人都年轻,都有脾气。赵匡胤也没给他留面子,最后,赵匡胤把董遵诲论的哑口无言,气的七窍生烟,董遵诲看了看赵匡胤,一甩袖子,离开了赵匡胤住的地方,看着他的背影,赵匡胤叹了口气,他明白,自己不能再呆在这里了,他虽年轻,但他老成,他明白董遵诲离去的意思,自己身居他人屋檐之下,有什么资格损主人的儿子,他收拾好自己的行囊,离开了复州,继续流浪。天下啊,你如此之大,为何没有我的容身之所,赵匡胤很郁闷,只得四处漫游,不知该往何处去。有一天,他听说有一个寺庙里有一位得道高僧,也许那个得道高僧能帮助他,于是他来到了这家寺庙,舍襄阳僧寺,见到了那位老僧,老僧看着他,对他说;你去北方看看吧,那里,也许有你可以投奔的人,说完,闭目打坐,是真的吗,也许是吧,总之去看看也无妨,他向老僧行过礼,离开了,前往北方。史书没有记载那个老僧是谁,但是我想,如果真的有这样一个人,他也许是像诸葛亮一样的人物吧,他遍览天下英雄,知道谁可成大器,又见到赵匡胤,知道他是个英雄人物,便让他向另一个英雄所在的方向投去,英雄,总会发现英雄的,赵匡胤找到了那个人,也因此改变了他的一生,这给人叫郭威,在我原来想写的五代史中,郭威是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他是后周的开国皇帝,在他的那个时期,赵匡胤只是一个跑龙套的,郭威是后周高祖,赵匡胤是北宋高祖,两位高祖碰到了一起,赵匡胤终于找到了可以改变他一生的人,不过,在这个时候,两个人的事业都没有开始,这个时候的郭威,还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手下,刘知远死得早,由他的儿子继位,也就是后世有名的汉隐帝,汉隐帝很器重郭威,让他掌握兵权,多年以来,他为后汉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立下赫赫战功,到了汉隐帝后期,他的地位已经达到枢密使兼丞相了,这引起了汉隐帝的高度不安,功高震主,此话非虚,汉隐帝开始担心了,害怕有一天郭威会夺去自己的皇位,害怕有一天会失去自己所掌控的权力,高度的紧张是他变得疯狂,他想杀了郭威,他行动了,可惜,郭威在朝多年,耳目众多,很快便得到了消息,得到消息后,他的反应极其迅速,扯旗便反,他领兵杀入国都,杀掉汉隐帝,他没有马上自己称帝,他很聪明,不会太着急,他让太后掌权,又立后汉国主的儿子刘赟为帝,有一天,他传假消息说有敌军来犯,领兵出征,在外边,他扯下黄旗披在身上,自立为帝,入宫杀了刘赟,建立后周,这段眼熟吗,这与陈桥兵变多么相像啊,在这个故事里,赵匡胤一直跟在郭威的身旁,他看着郭威,习着他的谋略,习着他的方法,习着他的处世之道,习着他的收买人心,就在这一天天的习和模仿中,赵匡胤变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睿智,他已经懂得了生存的法则。郭威很看重他,把他介绍给了自己的养子柴荣,也就是未来的周世宗,五代时期的一代明主,这里说明一下,郭威并不是没有儿子,而是在他举起反旗的时候,他的家人还在京都,汉隐帝将他家人满门抄斩,而郭威又死得早,只好传位给养子柴荣,这也为日后陈桥兵变赵普提前保护赵匡胤的家人做好了基础,郭威也许不是一个好人,但却是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