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十三章 蜀地大败(2/3)

接瞄准对方的脸,往死里打,王昭远本意是想体验一下自己偶像诸葛亮的感觉,在大军中笑着打仗,结果和宋军的这一交手,当时脸就笑僵了。下巴差点没掉下来,一看自己的军队简直跟宋军没有可比性,尽管人数多,但质量太差,期的和平导致的是蜀军战斗力的下滑,而王全斌带领的宋军,从柴荣时期开始就打仗,可谓久经沙场,再加上王全斌是当世名将,导致的是蜀军和宋军一交手,三战三败。

王昭远这时才开始重视起来战争这回事,远比他想象的要困难,赶紧退军,不可再战。他退的很快,退的地方也很好,这个地方读过三国的朋友们应该知道。就是当年姜维抵挡钟会的最后一站,剑阁,提到剑阁,这条路简直就是人间地狱一般,整个百里剑阁就一个入口,那位置可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古蜀道难,剑阁更是难上加难,此时王昭远的心思是,你宋军远道而来,粮草运输线很,我就守着剑阁,等你粮草耗尽,你一退,我就进,就不信打不了你。

王全斌在剑阁门口转了好几圈,想了很久,强攻损失太大,而且还不一定能攻得下来,所以进攻剑阁必须走另一条路,那么究竟有没有另一条路呢,看过三国演义的朋友们应该都知道,当年西蜀最后一人姜维手把剑门,把钟会阻挡在门外。而此时,邓艾却没有和姜维死扛,他选择了一条从来没有人走的一条路,偷渡阴平。

没错,就是阴平,古人能走,今天的王全斌也一样能走,可惜,尽管王昭远读了那么多兵书,尽管他生活在蜀地,竟然还是忽略了蜀地还有阴平之地是一道缺口,如果他能像当年诸葛亮一样在阴平也留几百人,也就不会有后来那让人笑掉大牙的王昭远了。

王全斌派出了一支精锐军队,就好像现在的特种兵,翻山越岭,阴平这条路不好走,尤其是在古时候,完全要靠人力强行爬山,翻山越岭,跋山涉水,危险之处,稍有不慎,粉身碎骨。

王昭远还被蒙在葫芦里,根本就没意识到即将到来的危险,很多在蜀地的人都知道阴平之险,一般有些经验的将领都应该会注意到阴平这个地方,可实际中的将领却很少有人注意他,像姜维,虽说是诸葛亮的亲传弟子,可刘禅取消阴平之兵的时候,他也没有强力反对,在很多人心中。阴平其实是不可逾越的。

不过现在无论说什么都没有用了,王昭远并没有想到这一点,王全斌却想到了,无论多难,那些忠诚的大宋特种兵们也会翻山越岭,穿越阴平。像天使一样,从天而降,然后,变成厉鬼。

于是,在某一天,正当王昭远依旧在自己的营帐中幻想着能够用时间来逼退宋军时,宋军出现了,出现在他的背后。一时之间,蜀军大乱,一败再败。终于,王全斌用事实教给了王昭远一个道理,诸葛亮,不是人人都能当的。

王昭远真的伤心了,来时的信誓旦旦,孟昶的信任,让他再也不能忍受了,一个人最怕的是就是让一个相信自己的人失望。王昭远伤心的想自杀,可是却没有面对死亡的胆量,无奈,他不敢再回去了,他害怕在面对孟昶的眼。他也对自己的失败很不服气,怎么可以这么打仗,宋军根本不按套路出牌。

但是说这些都没有了,他躲到一户农民家里,很快,宋军找到了他,至于他怎么样了,我不知道,但是,重要的是,剑阁失守了。

北路军打的很顺利,虽然剑阁有一点小小的费劲,但是过了剑阁,就是一马平川,直取成都。此时,东路军也十分顺利,要说孟昶手底下的这帮人,依旧保持着五代时期的作,根本就没有忠君之心,刘光义一马平川,基本到一个地方,当地守城的将领就会投降,不过也不是完全没人反抗,在蜀军千千万万军人中,还有一真男儿敢对抗刘光义,我觉得我有必要写出这个人的名字,以及他可能成功的抵抗。

此人名叫高彦俦,唯一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