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章 高平血战(2/3)

们跑了,一路紧逼,可是,问题在于,是后周的主力军打败了北汉的前锋,可是别忘了,人家北汉也是有主力部队的,等到柴荣追过来以后,才发现北汉军正用一种急不可耐的眼神看着他,仿佛还在埋怨他,人家等他好时间了,这时的北汉军队气势汹汹,分兵三路,刘崇领中军,张元徽领军在他东边,杨衮带着自己的契丹骑兵在他西边,结果刚才的形式就完全倒了过来,是后周军队追的太急,前锋把后军甩的太远,现在变成后周的前军面对北汉的主力了,所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太得意,人与人之间的身份是经常发生转换的,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柴荣表现出他非凡的气质,他没有害怕,而是最快的做出了部署,他令白重赞与李重进统率左军在自己的西边,樊爱能、何徽统率右军在东边,向训、史彦超率领精骑在中间列阵,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率领禁军护卫自己,他自己也是全身披挂,起马在阵前督战,这时,由于敌众我寡的局面太过明显,刘崇犯了一个人类经常犯的错误,骄傲,也犯了兵法上的大忌,轻敌,他一看自己的军队这么多,打这么少的后周军队,还不是手到擒来,一想到自己多年来装孙子的经历,他心头不禁涌起了一股无名大火‘契丹军后撤,由我自己的汉军冲锋’手下将领一听,纷纷劝阻,可刘崇不听,非要用自己的力量打败敌人,同时也给契丹一个下马威,北汉将领看了看人数对比,一想也有道理,便又纷纷表示赞成。只有一个人表示有问题。杨衮观察后周军很久了,他认为后周军绝对不像想象中的好打,便告诉刘崇小心行事,可刘崇并没有听,他认为这样的机会难得,应当果断出击,正当果断出兵,也许他的想法是对的,也许他本来可以打败周军,但是要加一个前提,如果没有赵匡胤,就在要出兵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有一句话叫天有不测云,刚刚刮起的是东北,吹向周军,对周军不利,可转眼间,东北就转为南,直吹汉军,枢密直士王得中认为势不利,不宜出击,刘崇不听,非要进军,于是,战斗打响了,首先,是北汉的东军进军,也就是张元徽统领的骑兵直冲后周的右军,结果冲得太猛,后周的右军吃不消了,本来就敌众我寡,再加上是第一个挨打的,心里作用在犯鬼,结果就更加抵挡不住,一时间,阵脚大乱,居然就这么不明不白的投降了,将领逃跑了。一开始,这个仗打的就不顺,柴荣一看,气急败坏,冲到右军前来督战,结果,柴荣的出现让汉军更加疯狂,纷纷赶来,战场局势向汉军倾倒,局势对后周极其不利,眼看就要出于崩溃的边缘,当然,这一切都不会发生的,因为柴荣在这,赵匡胤在这,当时的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一个将领,他和张永德共同保卫柴荣,而张永德是郭威的女婿,当时,赵匡胤看到局势危急,便对张永德说,皇帝危急到这种地步,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应该去拼命,于是,他和张永德商量了一下,张永德率军从左路包抄,自己领军从右路包抄,虽然敌军气势汹汹,但那些都是表象,于是,两人各率两千人马出击,赵匡胤更是一马当先,身先士卒,手下士兵一看,领导都玩命了,自己还怎么能在这戳着呢,于是纷纷前去,无不以一敌百,其实也不是后周军太勇猛,你想想,你正在和人打仗,忽然左右来人给你一闷棍,你不了解实情,你怕不怕,这有一个心理作用在作怪,就在这个时候,后汉军已经有点撑不住了,殿前右番行首马全义又率领部下几百骑兵向前猛攻,一下将后汉军队冲散,刘崇一看,马上叫来东军的张元徽,让他猛攻后周军,结果张元徽前进的时候,战马被射倒了,他自己也被后周军斩杀。一下子,北汉阵脚全乱了,加之南越来越大,后周军借着势一路紧追,北汉大败。刘崇不甘心,他站了出来,亲自挥舞旗帜,可是实在是阻挡不住,契丹的杨衮看到后周军如此骁勇,不敢救援,又想起刘崇不听他的话,一想,反正打的也不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