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四十八章 自取灭亡(2/2)

今的唐军还不如当年,你有什么把握拿下江北之地,就算拿下来了,赵匡胤又打回来了,这回好了,他不用过江了,直接就可以用步军和你打,你怎么打的过他,到时候我们南唐放弃江天险,去和赵匡胤正面对抗,损我士卒,折我兵威,让宋军一鼓作气,拿下我南唐,那责任是你担当得起的吗。所以李煜否决了这一提议,并以自己和宋军多年交好,忽然动手有伤和气的瞎话糊弄过去,硬是拿林仁肇的好心当驴肝肺。

而如今,李从善的使者偷偷回来,告诉李煜林仁肇的画像出现在宋军中,这更坚定了李煜怀疑林仁肇叛变的想法,当时在古代,没有邮件,没有email,你林仁肇的画像是怎么千里迢迢的到宋军手上的,再想一想当初林仁肇的请求,如果他真的带兵到了江北,在和赵匡胤联合在一起,南唐就真的要亡在自己的手上了,越想越对,越想越觉得自己怎么这么聪明呢。最后李煜一下狠心,确定林仁肇就是叛变了,这才杀了他。其实李煜自己也知道南唐必亡,这只不过是个时间的问题,但是南唐绝对不能亡在自己手上,他不想做亡国的君主,所以,他要把一切可能在自己活着的时候威胁到国家存亡的人灭掉,可恨的李煜,他不知道,当林仁肇死的那一刻,南唐才真的是没有希望了。

第二个问题算是解决了,下面我们来说说第三个问题,如何横渡江,讲到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一个人开始,一个故事,一个比较传奇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叫樊若水,我猜他可能五行缺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南唐人,从小出生在南唐,在他小时候,他属于非常普通的一个孩子,每天就知道四书五经,十年寒窗,十年苦读,也没有什么狐狸精遇到书生的传奇故事发生,在他开始读书一直到他开始赶考之前,他都一直是个普普通通的生。

而他的改变,就是从考试开始的,按说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考试能考好,将来做官光宗耀祖嘛,可不只是樊若水水平太差还是当时南唐主考官收礼,第一年,樊若水落榜了,没有关系,十年都挺过来了,大不了三年后再考,三年后,又落榜,再考,在落榜,考,落榜,终于,樊若水愤怒了,凭什么。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南唐有规定,如果考生对自己能力有信心,觉得自己的才华应该得到重用而考试却没有通过的话,可以通过直接给皇帝上书,如果经过皇帝的考察可以重用,那也是一条晋升之路。

樊若冰觉得自己的才华一定可以打动皇帝,于是他写了一篇章上交,结果这篇章就好像石沉大海一样,再没有了消息,樊若冰很纳闷,章呢,怎么无缘无故就没了,呵呵,我来告诉他,因为皇帝根本就没看,他每天忙着和他的大周后吟诗作对,花雪月,哪有时间管这些事。

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樊若冰终于绝望了‘大丈夫抱经世之才,岂可空老玉林泉之下’南唐不要我,我就去投奔他出,看来看去,就是大宋了,樊若水不是一个敢说不敢做的人,可他也同样不是一个鲁莽的人,在南唐的经验告诉他,不拿出点东西来证明自己,就算宋接纳了他,让他为官,他也终生难得重用。

拿什么来证明自己,这是个大问题,人就得敢想,考试?中国考生千千万,在南唐都不被看好,在宋也不一定就能出彩,这条路不能再走了。樊若水想啊想啊想,终于他一拍脑瓜,想到了一样赵匡胤最想要的东西,什么?就是他脚下踩着的这片土地,南唐。

樊若水明白,现在的赵匡胤正在进行着统一全国的大事,早晚有一天,他要度过江,攻陷金陵,可是,自古以来,由北而南统一全国都会经历江这一道难关,横渡江不是这么容易的,不过赵匡胤是幸运的,远在千里之外,樊若水为赵匡胤想好了办法。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