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二章 一步入悟长生(1/3)

守一宗三山九宫十三观,数千黄冠道士中绝大多数见到这位年轻人,都需毕恭毕敬尊称一声师叔祖,更小点的,更要喊太上师叔祖,其中还有几位德高望重仙道骨的老道总会跑到玉真观勾肩搭背的叫上一声“小师弟”。

清晨午时三刻傍晚都是岛上道士授课业的时间,三山之上晨钟暮鼓回荡不绝,诵经声朗朗,一呼一吸,一嘘一呵之间,云卷云舒若莲花绽开,金光灿灿,整座昆舆花草鱼虫无不透着师法自然的隽永意旨。

整座岛上数千名黄冠道士颂黄庭定坐观忘,沉浸在天道追寻之中,而青娥峰陡峭山崖上的玉真观却是安静得很。

一位相貌清逸的年轻道士凭栏而立,望着高耸入云的三座主峰,没有丝毫情绪波动,只是眼神复杂,负于背后的左手握着一本粗浅入门的《黄庭莲花吐纳术》。

这位清逸年轻道人便是守一宗掌教真人的关门弟子,南瞻部洲南林人氏,俗名陆远修,被修为通玄的掌教大真人东渊亭赐号衡璇,位列“衡”字辈。

身旁不知何时站着一位手持拂尘的老道士,面皮褶皱苍老,没有丝毫得道之人返老还童的迹象,用一根自制的黄木簪盘别发髻,一身灰色道袍与山脚寻常道观道士无异,脚踩一双泛白酸穷的麻履,若不是在昆舆仙山,就他那一幅衰老面容和寒碜装束,在南瞻部洲恐怕连老百姓都不会亲近求签。

老道望向身旁弓着腰眺望远方壮阔景的年轻道人,虽未曾修道却能以一本人间随处可见的《老子三千言》注疏过无数古篆孤本道经,见解颇为独到,难怪被守一宗掌教老祖宗东渊亭寄予厚望成就大道,赞誉一句“天道早已在囊中,大道亦在眼前”。

老道低头细致理了理道袍褶皱的袖子口,笑道:“太上师叔祖,老道这般称呼,可对呀?”

一直静默不言的清逸道人摇摇头,轻声道:“一甲子才过引气境而后二十年一日千里还差半步证得小生的易清道,怎么这般古板俗气,可不像能说出‘春来草自青,悟了道便来’这般机锋的人呀,什么师叔祖,百年后哪有少俱是古人!”

老道便是十三岁被带上昆舆岛,半个甲子才堪堪跃过引气境门槛,被戏称百年难得一见之修道蠢材,对此丝毫不介意不温不火,而后大器晚成二十年连过四大境界的老道士任易清,二十年来一骑绝尘令许多俊才真人自叹不如。

任易清点点头,对此深以为然,哈哈笑道:“陆小友,如此称呼可好?”

那清逸出俗的年轻道人微微颔首,笑而不语!

老道士任易清和气道:“贫道数日前在太真宫下见到一位刚入山的小道面对三千黄冠道士坐而论道,一句‘修道修平常,眼前自有月到来’,令老道茅塞顿开,一举迈过生门槛,还差半步就能证得小生,故而今日前来道谢,不知陆小友是如何看出老道新入生门槛呀?”

那清逸年轻道人轻声道:“入岛时师傅传了我一门《坐地生气象法》,这些日子打坐吐息,其中有一有趣的阵法叫‘齐物’,追求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闲来无事我便此地依样画葫芦,这些时日竟然已和玉真观内外共鸣,凡是进入玉真观之人,哪怕是一只苍蝇,我都能观察入微,如同洞若观火一般!”

任易清眉头一挑,打量着眼前这依样画葫芦便能做到齐物的年轻道人,啧啧叹道:“难怪掌教大真人都说天道是你的囊中之物,此等资质冠绝江湖百年,不用像贫道这般枯坐一甲子悟清凉地,韶华易逝呀,想当年也是英俊少年郎,怎么就一心入山修道了呢?”

年轻道人瞥了一眼正抓耳挠腮苦思再三思的修道奇才任易清,看他越想越糊涂,不禁有些神伤的样子,忍俊不禁,道:“既然春来草自青,道又何苦忆当年呢?”

回过神来的任易清一脸悻悻然,双手负于背后,与那年轻道人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