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十六章 魏推背(1/3)

走入盆地竹海,凉习习。

翠绿修竹子映满眼帘,没个尽头。

引气吐纳半天的熙扶苏缓缓站起身来,还饶有兴致地伸手弹一弹青竹,试一下它的坚韧程度,这修竹自古以来就是高洁傲岸的名士清流的私人禁脔,正直秉性,洁身自好以自喻,战国之时不就有位硕儒提出过“依依似君子,天地不相宜”的雅致说法,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可熙扶苏望着这满山茂林修竹,却没有想起啥古人来,而是记起了那对自己亦师亦友,平生所见的第一位堪称有侠气的男子,这天下人唾弃的哥舒家余孽,与广袤竹海一般根根脊梁,宁肯折断,绝不弯腰,这才得真名士,真流。

可惜这狗日的老天爷不开眼。

说啥善恶到头终有报,又讲好人不命坏千年,这狗日的老天爷看来不仅不开眼,还就爱自相矛盾扇自己的脸。

不过这竹海还真是水宝地,说不定真有希望发家乘黄。

熙扶苏苦练撼龙庭,先是在涪陵山上侥幸迈入初九品时开窍三十余,而后在那场紫雷天劫紫金龙脉加身之下洞开的十八处穴窍,如今双臂窍穴气府五十三处已然相继洞开,尤其是八邪、十王和中泉三窍,格外温热充沛,三者中,又以中泉最为气机盎然,因为三十六路撼龙庭虽然没有死板套路,对寸劲和抖劲却要求极高。

更为重要的是皇甫歧道机缘巧合之下打通的任督二脉,为熙扶苏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打开了一扇崭新大门,门内便是一幅惊心动魄的广阔天地。

当初皇甫歧道为熙扶苏讲述道婴佛子等三教灵根和武道胚胎之时,刻意没有提及那被拾阶而上攀登武道的江湖武夫梦寐以求的后天武胎,先天根骨虽好毕竟是天授之物,流落人世难免“水土不服”,而这植根于浩瀚武道的后天武胎较之起来貌似略占据了地利,对于世间武夫来说更是一种远甚于那些灵根的莫大机缘,不过比起先天武胎剑胚来说貌似始终还是略逊一筹。

只是不知为何,精于百家擅养心境的皇甫歧道一直没对熙扶苏说起这事,修道更是对于武道修炼法门只字不提,也仅是说了一番有关于心境修行的言语,听似毫无用处其实重于泰山的好话。

正如哥舒罔当初看得也不过一个心字。

九层之台垒于毫末,九层高楼起于心境。

熙扶苏在那场大劫之下存活下来大难不死,又有紫雷与紫龙护体的非凡机遇,如今处于一种极为尴尬的境地,轮体魄几乎已有八品武夫体格,约莫离真捅破迈进九品武夫那层窗户纸也不过一线之隔,可自己那尊便宜师傅旁敲侧击地想让自己踏进大武道境界,而非上下九品中正制,着实令他有些不知所以裁之。

他看了眼这片蒙蒙亮的天地,放下手中那《龙庭经》的后半册,缓缓走进竹林而非碑林,熙扶苏神情释然,轻轻呼出一口浊气,既然自己根基薄弱,而那所谓的大武道境界还不得要领,如同檐牙高啄之地还不得其门而入,那自己就先按着自己的想法来,哪怕前进寸许也要比原地不动来的好些,再者说自己就未必不能以他山之石攻玉,借小武道的中正九品迂回进境到那大武道,天下无绝人之路,这是那六年游历天下熙扶苏最深的体会,况且这天下修士数百万,世间富家翁砸下重金,总能搜罗到一些秘典,可千百年来,修士便是修士,俗人还是俗人,两者鸿沟,难以逾越,所欠缺那不成就是所谓的那一点根骨不成,非也,而是缺了勇猛精进的心性。

我有一怀块垒不得浇。

我有满腔郁气不吐不快。

天地豁然开阔。

潜藏于心,一直是被皇甫歧道一眼看穿命运多舛的熙扶苏的拿手好戏,不动不怒,心性坚韧,则是熙知庸六年苦心孤诣雕琢的一记强中手,隐忍蛰伏的怨气戾气,瞬间爆发。

当初景象历历在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